其实殆字怎么读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谒的拼音怎么读,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殆字怎么读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殆怎么读
1、殆的读音为dài。殆是形声字,从歹,台声。本义是危险,也有陷入困境的意思。殆作形容词时,意思是困乏、疲惫。殆也可假借为“怠”,意思是懒惰。作副词时,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2、殆也表示范围,相当于“仅仅”、“只”。也表示肯定,相当于“必然”、“必定”。
3、危殆:形容形势、生命等十分危险。
4、百战不殆:形容在每次战斗中都取得胜利。
5、殆无虚日:意思是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
二、 *** 字头下面一个出字怎么读
1、(会意。从 *** ,从出,出亦声。本义:植物才生长出来的样子)同本义 [sprouting]
2、彼茁者葭。——《诗·召南·驺虞》
3、向东风种就,一亭兰茁,玉香初茂。——陈允平《过秦楼》
4、又如:茁茁(草刚长出的样子);茁茂(茂盛);茁肥(肥壮);茁实(扎实;健壮结实)
5、 *** 茁壮长而已矣。——《孟子》。注:“生长貌。”
6、曝干则为干看蕈,今深山穷民以此代耕,殆天茁此品,以遗其利也。——王祯《农书》
7、蠹树高枝茁朵稠,嫩苞开破雪搓球。—— *** 《咏梨花》
8、霜髭茁病骨,饥坐听午钟。——苏轼《僧惠勒初罢僧职》
三、殆是怎么读
殆读:dài。组词:殆庶、殆尽、殆其、殆危、 *** 殆、行殆、违殆、罔殆、沈殆、不殆、怵殆、垂殆、阙殆、昏殆、几殆、解殆、困殆、羸殆、欺殆、疲殆、阙殆。
1、危。例如危~。危乎~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懂得满足不贪心就不会 *** ,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
《易.系辞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后以“殆庶”指贤德者。犹言近似,差不多。
惊危不安。语出《庄子·田子方》:“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2、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诗·小雅·正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
4、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
5、日将暮,步覆颇殆,休于路侧——《聊斋志异》。
6、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7、受命不殆——《诗·商颂·玄鸟》。
8、滋敞邑休殆——《左传·昭公五年》。
9、殆不可复——《孟子·尽心下》
11、沛公殆天授——《史记·留侯世家》
12、游历殆遍——宋·沈括《梦溪笔谈》
“殆”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歹表意,篆书形体像人的残骸,表示危险,多与死亡相近,台表声,台是迨的省文,迨有相及义,“殆”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
四、炀字怎么读
[释义] [yáng]1.熔化金属。2.火旺。3.烘干,烤火。4.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
(形声。从火,昜( yáng)声。本义:烘烤)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
向火(取暖);烤火 [warm oneself]
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
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战国策》
炊 [cook]。如:炀者(灶下烧火的人);炀器(炉灶)
遮蔽,蒙蔽,挡住 [cover]。如:炀没(湮没,消失);炀蔽(遮瞒;遮蔽)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汉·东方朔《七谏》
又如:炀火(烈火);炀旱(炎热干旱);炀炀(火盛的样子);炀和(融和;暖和)
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五、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怎么读,写出拼音,一个小时之内,快
1、Ps:在拼写拼音时,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可混淆。如in和ing,en和eng等。
3、2)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可混淆。如zi和chi,si和shi等。
4、3)声调符号切不可标错位置。如把会(hui)的第四声错标在字母u上,实则标在字母i上。
5、4)处理“一不七八”等变调的字标注按原调,读的时候要变调。比如,一定,“一”原本是一声,但是要读成第二声。
6、参考资料[变调]:
六、“殆”怎么读
1、“殆”字的拼音是dài,其基本含义涉及两个方面。首先,它意味着危险,如同兵法中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形容在充分了解对手和自己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败亡。其次,它也表示程度上的几乎,接近,如“敌人伤亡殆尽”,意味着损失极为严重,接近于全部。
2、在汉字构造上,“殆”由部首“歹”和“台”声旁组成,形声字法的体现。其字源可以追溯到篆文,原本 *** 动词,形象地描述了胎儿在母体内不幸死亡的场景。《说文解字》中对“殆”字的解释是“危也”,强调其危险的含义。
3、“殆”字在古代文献中还衍生出了一系列词汇,如“垂殆”表示接近危急,“消殆”形容消极怠惰,“ *** 殆”和“解殆”则与懒散相关,“怵殆”指恐惧不安,“殆危”直指危险,“昏殆”意味着昏沉危殆,“羸殆”形容极度虚弱,接近死亡,“殆其”表示大概的推测,“几殆”则强调危险的程度。
4、总的来说,“殆”字不仅在发音上简单明了,其内涵丰富,涵盖危险和程度接近两层含义,同时在古汉语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通过这些词汇,我们可以感受到“殆”字深远的字义和文化内涵。
七、殆字的读音是什么和它的解释
殆是一个汉字,读音为dài,是一个形声字,从歹,台声。本义是危险。也可是陷入困境的意思。殆是左右结构,部首为歹,总笔画数为9。五笔:GQCK。仓颉:MNIR。郑码:ARZJ。笔顺编号:135454251。四角号码:13260。UniCode:CJK。
1、百战不殆,读音bǎi zhàn bù dài,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出自《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译文是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 *** 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2、知止不殆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名声跟生命比起来哪一个重要?钱财跟生命比起来哪一个重要?得到名声钱财跟失去生命,哪一个才是对我有害的呢?所以说过分爱惜名声一定会有所损耗,收藏太多财货,亡失也就更多。
指君主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3、殆无孑遗,读音为dài wú jié yí,汉语词语,意思是几乎没有一点剩余。出自晋·周祗《与刘裕书谏伐蜀》。
4、殆无虚日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出自于宋·周密《武林旧事·大礼》:“先自前一月来,次第按试习仪,殆无虚日。”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