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测交的遗传图解,六个遗传图解画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孟德尔用来测交的基因型是什么
1、A_B_: A_bb: aaB_: aabb=9:3:3:1
2、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3、与分离规律相类似,要将 *** 组合规律由假说上升为真理,同样也需要科学试验的验证。孟德尔为了证实具有两对相对 *** 状的F1 *** ,确实产生了四种数目相等的不同配子,他同样采用了测交法来验证。
4、把F1 *** 与双隐 *** 亲本进行杂交,由于双隐 *** 亲本只能产生一种含有两个隐 *** 基因的配子(yr),所以测交所产生的后代,不仅能表现出 *** 配子的类型,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种类型配子的比数。
5、换句话说,当F1 *** 与双隐 *** 亲本测交后,如能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后代,而且比数相等,那么,就证实了F1 *** 在形成配子时,其基因就是按照 *** 组合的规律彼此结合的。为此,孟德尔做了测交试验。
6、实际测交的结果,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都得到了四种数目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后代,其比数为1∶1∶1∶1,与预期的结果完全符合。这就证实了雌雄 *** F1在形成配子时,确实产生了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从而验证了 *** 组合规律的正确 *** 。
二、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点
知识在人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人群的进化级别与方向,人的生命只是人类知识构成,知识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一个社会所拥有知知质量决定了社会运作的质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相对 *** 状:同种生物同一 *** 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 *** 状。
显 *** *** 状:在遗传学上,把 *** 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 *** 状叫做显 *** *** 状。
隐 *** *** 状:在遗传学上,把 *** 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 *** 状叫做隐 *** *** 状。
*** 状分离:在 *** 后代中同时显现显 *** *** 状和隐 *** *** 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 状分离。
显 *** 基因:控制显 *** *** 状的基因,叫做显 *** 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 *** 基因:控制隐 *** *** 状的基因,叫做隐 *** 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 *** 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 *** 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 *** 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 *** 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 *** 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 *** 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 ***
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 *** 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 *** 组合规律。
F1(YyRr)X隐 *** (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 *** 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 *** 状的新品种
②在分析生物 *** 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 *** 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 *** (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 *** )。
③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 *** 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 *** 处理实验结果。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 *** 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相对 *** 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 *** 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 *** 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 *** 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 ***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 *** 组合规律是在减I ***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 *** 组合;
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 *** 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 *** 组合。
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规律。
②杂合体自交后代的 *** 状分离比为3∶1;
①有两对(及以上)相对 *** 状(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两对相对 *** 状的杂合体自交后代的 *** 状分离比为 9∶3∶3∶1;
③两对相对 *** 状的测交后代 *** 状分离比为1∶1∶1∶1。
②♀♂ *** 状表现有别、传递有别;③记住一些常见的伴 *** 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钟摆型眼球震颤(X-显)、佝偻病(X-显)等
(1)最基础的遗传图解必须掌握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包括亲代、产生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各项)
例:番茄的红果—R,黄果—r,其可能的杂交方式共有以下六种,写遗传图解:
P①RR× RR②RR× Rr③RR× rr④Rr× Rr⑤Rr× rr⑥rr× rr
注意: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 *** 必须记住:控制生物每一 *** 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①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②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 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
③ 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
例:AaBBCc产生22=4种配子:ABC、ABc、aBC、aBc
(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 *** 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复习遗传规律知识点与44个易错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学名词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三、孟德尔一对 *** 状的杂交,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 *** 状的杂交试验: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做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全是高茎,又让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即出现了高茎 *** 状个体,也出现了矮茎 *** 状个体,并且高茎个体和矮茎个体的数量比接近3:1.
孟德尔做的对分离现象假设:1.生物体的 *** 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 *** 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4 *** 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总结
1、大家知道,孟德尔的 *** 的醒目标题是《植物杂交试验》,因此他所从事试验的 *** ,主要是“杂交试验法”。他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亲本以P表示),在它们的不同植株间进行异花传粉。如图2-4所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异花传粉的示意图。结果发现,无论是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还是以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即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它们杂交得到的之一代植株(简称“子一代”,以F1表示)都表现为高茎。也就是说,就这一对相对 *** 状而言,F1植株的 *** 状只能表现出双亲中的一个亲本的 *** 状——高茎,而另一亲本的 *** 状——矮茎,则在F1中完全没有得到表现。又如,纯种的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试验时,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植株全都是红花豌豆。正因为如此,孟德尔就把在这一对 *** 状中,F1能够表现出来的 *** 状,如高茎、红花,叫做显 *** *** 状,而把F1未能表现出来的 *** 状,如矮茎、白花,叫做隐 *** *** 状。孟德尔在豌豆的其他5对相对 *** 状的杂交试验中,都得到了同样的试验结果,即都有易于区别的显 *** *** 状和隐 *** *** 状。
2、在上述的孟德尔杂交试验中,由于在 *** F1时只表现出相对 *** 状中的一个 *** 状——显 *** *** 状,那么,相对 *** 状中的另一个 *** 状——隐 *** *** 状,是不是就此消失了呢?能否表现出来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孟德尔继续着自己的杂交试验工作。孟德尔让上述F1的高茎豌豆自花授粉,然后把所结出的F2豌豆 *** 于次年再播种下去,得到 *** F2的豌豆植株,结果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茎的豌豆(显 *** *** 状),一种是矮茎的豌豆(隐 *** *** 状),即:一对相对 *** 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高茎和矮茎 *** 状都表现出来了。孟德尔的疑问解除了,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不仅如此,孟德尔还从F2的高、矮茎豌豆的数字统计中发现:在10 *** 株豌豆中,高茎的有787株,矮茎的有277株,两者数目之比,近似于3∶1。如图2-4A所示。孟德尔以同样的试验 *** ,又进行了红花豌豆的F1自花授粉。在 *** F2的豌豆植株中,同样也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红花豌豆(显 *** *** 状),另一种是白花豌豆(隐 *** *** 状)。对此进行数字统计结果表明,在 *** 9株豌豆中,红花豌豆有705株,白花豌豆有224株,二者之比同样接近于3∶1。孟德尔还分别对其他5对相对 *** 状作了同样的杂交试验,其结果也都是如此。我们概括上述孟德尔的杂交试验结果,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1)F1的全部植株,都只表现某一亲本的 *** 状(显 *** *** 状),而另一亲本的 *** 状,则被暂时遮盖而未表现(隐 *** *** 状)。(2)在F2里,杂交亲本的相对 *** 状——显 *** *** 状和隐 *** *** 状又都表现出来了,这就是 *** 状分离现象。由此可见,隐 *** *** 状在F1里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遮盖而未能得以表现罢了。(3)在F2的群体中,具有显 *** *** 状的植株数与具有隐 *** *** 状的植株数,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分离比,其比值近似于3∶1。
3、孟德尔对上述7个豌豆杂交试验结果中所反映出来的、值得注意的三个有规律的现象感到吃惊。事实上,他已认识到,这绝对不是某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遗传上的普遍规律,但对于3∶1的 *** 状分离比,他仍感到困惑不解。经过一番创造 *** 思维后,终于茅塞顿开,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4、(1)生物 *** 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后来被称为基因)。(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成员来自父本,另一个成员来自母本,二者分别由精卵细胞带入。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又彼此分离,并且各自进入到一个配子中。这样,在每一个配子中,就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成员,这个成员也许来自父本,也许来自母本。(3)在 *** F1的体细胞中,两个遗传因子的成员不同,它们之间是处在各自 *** 、互不干涉的状态之中,但二者对 *** 状发育所起的作用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一方对另一方起了决定 *** 的作用,因而有显 *** 因子和隐 *** 因子之分,随之而来的也就有了显 *** *** 状与隐 *** *** 状之分。(4) *** F1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其数目相等,而雌雄配子的结合又是随机的,即各种不同类型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等。为了更好地证明分离现象,下面用一对遗传因子的图解来说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及其假说,如图2-5所示。我们用大写字母D *** 决定高茎豌豆的显 *** 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d *** 矮茎豌豆的隐 *** 遗传因子。在生物的体细胞内,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内含有一对决定高茎 *** 状的显 *** 遗传因子DD,在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内含有一对决定矮茎 *** 状的隐 *** 遗传因子dd。杂交产生的F1的体细胞中,D和d结合成Dd,由于D(高茎)对d(矮茎)是显 *** ,故F1植株全部为高茎豌豆。当F1进行减数 *** 时,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又得彼此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一种是含有遗传因子D的配子,另一种是含有遗传因子d的配子,而且两种配子在数量上相等,各占1/2。因此,上述两种雌雄配子的结合便产生了三种组合:DD、Dd和dd,它们之间的比接近于1∶2∶1,而在 *** 状表现上则接近于3(高)∶1(矮)。因此,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使得豌豆杂交试验所得到的相似结果有了科学的、 *** 的解释。基因型与表现型我们已经看到,在上述一对遗传因子的遗传分析中,遗传下来的和最终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当遗传结构为DD型时,其表现出来的 *** 状是高茎豌豆,而遗传结构为Dd型时,其表现出来的也是高茎豌豆。像这样,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特 *** 叫做表现型,如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而生物个体或其某一 *** 状的遗传基础,则被称为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由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叫做纯合体,如DD和dd的植株;凡是由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则称为杂合体,如Dd。基因型是生物个体内部的遗传物质结构,因此,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例如,含有显 *** 遗传因子D的豌豆植株(DD和Dd)都表现为高茎,无显 *** 遗传因子的豌豆植株(dd)都表现为矮茎。由此可见,基因型是 *** 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由以上分析我们还可知道,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却并不一定相同。例如,DD和Dd的表现型都是高茎,但其基因型并不相同,并且它们的下一代有差别:DD的下一代都是高茎的,而Dd的下一代则有分离现象——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5、前面讲到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仅仅建立在一种假说基础之上,他本 *** 十分清楚这一点。假说毕竟只是假说,不能用来代替真理,要使这个假说上升为科学真理,单凭其能清楚地解释他所得到的试验结果,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实验的 *** 进行验证这一假说。下面介绍孟德尔设计的之一种验证 *** ,也是他用得最多的测交法。测交就是让 *** 子一代与隐 *** 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按照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子一代F1(Dd)一定会产生带有遗传因子D和d的两种配子,并且两者的数目相等;而隐 *** 类型(dd)只能产生一种带有隐 *** 遗传因子d的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中遗传因子的作用。所以,测交产生的后代应当一半是高茎(Dd)的,一半是矮茎(dd)的,即两种 *** 状之比为1∶1。如图2-6所示测交实验的 *** 。孟德尔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相交,得到的后代共 *** 株,其中高茎的30株,矮茎的34株,即 *** 状分离比接近1∶1,实验结果符合预先设想。对其他几对相对 *** 状的测交试验,也无一例外地得到了近似于1∶1的分离比。孟德尔的测交结果,雄辩地证明了他自己提出的遗传因子分离假说是正确的,是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
6、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用他自己所设计的测交等一系列试验,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亦被后人无数次的试验所证实,现已被世人所公认,并被尊称为孟德尔的分离规律。那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呢?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杂合体中决定某一 *** 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 *** 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 *** 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7、孟德尔在揭示了由一对遗传因子(或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 *** 状杂交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之后,这位才思敏捷的科学工作者,又接连进行了两对、三对甚至更多对相对 *** 状杂交的遗传试验,进而又发现了第二条重要的遗传学规律,即 *** 组合规律,也有人称它为 *** 分配规律。这里我们仅介绍他所进行的两对相对 *** 状的杂交试验。
8、孟德尔在进行两对相对 *** 状的杂交试验时,仍以豌豆为材料。他选取了具有两对相对 *** 状差异的纯合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一个亲本是结 *** 圆形 *** (简称 *** 圆粒),另一亲本是结绿色皱形 *** (简称绿色皱粒),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所得到的F1全都是 *** 圆形 *** 。由此可知,豌豆的 *** 对绿色是显 *** ,圆粒对皱粒是显 *** ,所以F1的豌豆呈现 *** 圆粒 *** 状。如果把F1的 *** 播下去,让它们的植株进行自花授粉(自交),则在F2 *** 现了明显的形状分离和 *** 组合现象。在共计得到的556粒F2 *** 中,有四种不同的表现类型.如果以数量最少的绿色皱形 *** 32粒作为比例数1,那么F2的四种表现型的数字比例大约为9∶3∶3∶1。如图2-7所示豌豆 *** 两对相对 *** 状的遗传实验。从以上豌豆杂交试验结果看出,在F2所出现的四种类型中,有两种是亲本原有的 *** 状组合,即 *** 圆形 *** 和绿色皱形 *** ,还有两种不同于亲本类型的新组合,即 *** 皱形 *** 和绿色圆形 *** ,其结果显示出不同相对 *** 状之间的 *** 组合。
9、孟德尔在杂交试验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如果单就其中的一对相对 *** 状而言,那么,其杂交后代的显、隐 *** *** 状之比仍然符合3∶1的近似比值。以上 *** 状分离 *** 实际情况充分表明,这两对相对 *** 状的遗传,分别是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着,其传递方式依然符合于分离规律。此外,它还表明了一对相对 *** 状的分离与另一对相对 *** 状的分离无关,二者在遗传上是彼此 *** 的。如果把这两对相对 *** 状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虑,那么,这个F2表现型的分离比,应该是它们各自F2表现型分离比(3∶1)的乘积:这也表明,控制黄、绿和圆、皱两对相对 *** 状的两对等位基因,既能彼此分离,又能 *** 组合。
10、那么,对上述遗传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孟德尔根据上述杂交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中 *** 组合的理论。因为最初选用的一个亲本—— *** 圆形的豌豆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YRR,在这里,Y *** *** ,R *** 圆形,由于它们都是显 *** ,故用大写字母表示。而选用的另一亲本——绿色皱形豌豆也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yrr,这里y *** 绿色,r *** 皱形,由于它们都是隐 *** ,所以用小写字母来表示。由于这两个亲本都是纯合体,所以它们都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即: YYRR——YR yyrr——yr二者杂交,YR配子与yr配子结合,所得后代F1的基因型全为YyRr,即全为杂合体。由于基因间的显隐 *** 关系,所以F1的表现型全为 *** 圆形 *** 。杂合的F1在形成配子时,根据分离规律,即Y与y分离,R与r分离,然后每对基因中的一个成员各自进入到下一个配子中,这样,在分离了的各对基因成员之间,便会出现随机的 *** 组合,即:(1) Y与R组合成YR;(2)Y与r组合成Yr;(3)y与R组合成yR;(4)y与r组合成yr。由于它们彼此间相互组合的机会均等,因此 *** F1(YyRr)能够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相等数量的配子。当 *** F1自交时,这四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便在F2中产生16种组合中的9种基因型合子。由于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
11、显隐 *** 基因的存在,这9种基因型只能有四种表现型,即: *** 圆形、 *** 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如图2-8所示它们之间的比例为9∶3∶3∶1。这就是孟德尔当时提出的遗传因子 *** 组合假说,这个假说 *** 地解释了他观察到的试验结果。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遗传定律,这就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遗传定律—— *** 组合规律,也有人称它为 *** 分配规律。
12、与分离规律相类似,要将 *** 组合规律由假说上升为真理,同样也需要科学试验的验证。孟德尔为了证实具有两对相对 *** 状的F1 *** ,确实产生了四种数目相等的不同配子,他同样采用了测交法来验证。把F1 *** 与双隐 *** 亲本进行杂交,由于双隐 *** 亲本只能产生一种含有两个隐 *** 基因的配子(yr),所以测交所产生的后代,不仅能表现出 *** 配子的类型,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种类型配子的比数。换句话说,当F1 *** 与双隐 *** 亲本测交后,如能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后代,而且比数相等,那么,就证实了F1 *** 在形成配子时,其基因就是按照 *** 组合的规律彼此结合的。为此,孟德尔做了以下测交试验,如图2-9所示。实际测交的结果,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都得到了四种数目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后代,其比数为1∶1∶1∶1,与预期的结果完全符合。这就证实了雌雄 *** F1在形成配子时,确实产生了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从而验证了 *** 组合规律的正确 *** 。
13、根据前面所讲的可以知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 *** 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 *** 组合,这就是 *** 组合规律的实质。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各自 *** 地分配到配子中。
14、编辑本段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15、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 *** 组合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后来发现的许多遗传学规律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产生并建立起来的,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近代遗传学发展的前途。
16、从理论上讲, *** 组合规律为解释自然界生物的多样 ***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大家知道,导致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基因的 *** 组合却是出现生物 *** 状多样 *** 的重要原因。比如说,一对具有20对等位基因(这20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0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生物进行杂交,F2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2^20=1048576种。这可以说明现在世界生物种类为何如此繁多。当然,生物种类多样 *** 的原因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这在后面还要讲到。分离规律还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 *** 不能结婚的原因。由于有些遗传疾病是由隐 *** 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些遗传病在通常情况下很少会出现,但是在 *** 结婚(如表兄妹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致病基因,从而使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 *** 结婚必须禁止,这在我国婚姻法中已有明文规定。
17、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上。在杂交育种的实践中,可以有目的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
18、[1]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 *** 状结合在一起,再经过自交,不断进行纯化和选择,从而得到一种符合理想要求的新品种。比方说,有这样两个品种的番茄:一个是抗病、黄果肉品种,另一个是易感病、红果肉品种,现在需要培育出一个既能稳定遗传,又能抗病,而且还是红果肉的新品种。你就可以让这两个品种的番茄进行杂交,在F2中就会出现既抗病又是红果肉的新型品种。用它作 *** 繁殖下去,经过选择和培育,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能稳定遗传的番茄新品种。
关于测交的遗传图解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