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剑的部位名称图解这个问题,剑的解析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请问剑的各个部位的名称及用途
1、剑墩:即剑首。指剑柄的顶部,一般剑首中有孔,可穿绳。
2、剑镡:即剑格,亦称护手。指剑身与剑柄之间作为护手的椭圆形盘部分。
3、剑鞘:又名剑匣、剑室。藏剑之物。有铁和木制等,裹以沙鱼皮,涂以朱漆或黑漆,又贵者并镶珠嵌宝。
4、剑茎:创柄之古称。清·程瑶日《考工创物小记·桃氏为剑考》:“茎者,言颈也,在首下。”
5、剑室:即剑鞘。汉·杨雄《方言》:“剑鞘自河而北,燕、赵之间,谓之室。”
6、剑廓:剑梢的别称。汉·扬雄《方言》:“剑消自关而东或谓之廓。”
7、剑珥:即剑格。又名剑镡。《庄子·说剑篇》释文引司马云:“谭,剑珥也。”
8、柄:(bing)剑梢的别称。汉·扬雄《方言》:“剑鞘自关之西,谓之柄。”
9、剑穗:剑柄后缚的装饰品。近现代剑术套路有长穗与短穗之分别。
10、剑袍:即剑穗。有文武之说,文剑佩带剑袍,武剑则无。
二、剑的各部位名称及其作用
剑结构图剑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组成。剑身包括剑尖、剑梢.剑刃、剑脊;剑柄包括剑格和剑茎,绝大多数剑还带有剑首可以系剑穗,而有的剑还有剑箍。剑身安装在剑柄上即可称之为剑,通常配有一个剑鞘,可以套在剑身上有保护剑身和方便携带的作用。
三、关于剑的部位名称
1、剑的世界里,护手是剑柄与剑刃之间的重要部位。它在剑的结构中承担着保护手部、稳定剑身及强化剑刃的作用。护手的形状多样,既有简洁的一字形,也有复杂的十字形、半圆形,甚至是下图中所示的环形。在西方和 *** 地区,环形护手尤其常见,它可以完全包覆手指,增加使用者的握持稳定 *** 。
2、在中国古代剑中,护手被称为“格”。在这一命名中,“格”字体现了其主要功能:作为剑身与剑柄之间的隔断,保护使用者的手部免受剑刃的伤害。中国古代护手的基本形状为一字形,简洁实用,既保持了剑的轻便 *** ,也确保了良好的握持感。
3、无论是西方的环形护手,还是东方的一字形格,护手都是剑上不可或缺的组件。它们不仅增强了剑的实用 *** ,也为剑的艺术设计增添了丰富的元素。护手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剑作为 *** 和艺术品的历史演变。
4、在历史的长河中,剑与护手一同见证了无数次的战斗与和平。护手不仅保护了使用者的手部,也成为了剑与使用者之间情感与技术的纽带。在现代,虽然剑的用途已经从 *** 转向了收藏和表演,但护手依然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功能,承载着剑文化的记忆与传承。
四、剑的各部分名称是啥
1.剑族态身:剑的主体部分,介于剑尖和剑末之间,剑脊和剑刃位于其两侧。
2.剑尖:剑的顶部,通常尖锐,用于刺击。
3.剑锋:剑刃的前端部分,也是用于刺击的部位。
4.剑末:剑的尾部,位于剑柄与剑鞘接触之处。
5.剑脊:剑身 *** 的凸起部分,有时也指剑的整体轮廓。
6.剑刃:剑身两侧的锋利边缘,用于切割和砍击。
7.剑格:剑身与剑柄之间的部分,用以保护手掌。
8.剑柄:剑的手持部分,用于握持和 *** 作剑。
9.剑首:剑柄的顶部,有时包含穿绳孔。
10.剑鞘:用于存放和携带剑的外壳,材质多样,装饰华丽。
11.穗:剑柄后部的装饰品,有长穗和短穗之分,现代剑术套路中作为辅助动作使用。
1.七星剑:以七星为基础的剑术套路。
2.青萍剑:以青萍命名的剑术套路。
3.昆仑剑:以昆仑山为灵感的剑术套路。
4.八卦剑:结合八卦掌元素的剑术套路。
5.武当剑:源自武当山的剑术套路。
6.达摩剑:以达摩祖师为灵感来源的剑术套路。
7.三才剑:强调三才(天、地、人)之意的剑术套路。
8.盘龙剑:模仿盘龙动作的剑术套路。
9.蛾眉剑:以蛾眉为特征的剑术套路。
10. *** 剑:以 *** 过海为背景的剑术套路。
11.醉剑:模仿醉汉动作的剑术套路。
12.对练剑:两人或多人之间相互练习的剑术套路。
五、剑的各部分构造名称
1、一把剑通常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组成。剑身包括剑尖、剑刃、剑脊,剑柄包括剑格和剑茎,绝大多数剑还带有剑首,可以系剑穗。此外,一般的剑枝都配有一个剑鞘,可以套在剑身上,有保护剑身和方便携带的作用。
2、剑锷应该就是上面所说的剑格,铗=柄,应该就是上面所说的剑茎,剑茎是剑柄的古称。
3、想知道剑锷什么样,百度 *** 里一搜一堆,我就不放了。那东西就是类似一个挡手的东西,对了,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面夺命书生用来掰掉唐伯虎枪头的那个东西。
六、太极剑各部位名称及作用
1、剑墩:即剑首。指剑柄的顶部,一般剑首中有孔,可穿绳。
2、剑镡:即剑格,亦称护手。指剑身与剑柄之间作为护手的椭圆形盘部分。
3、剑鞘:又名剑匣、剑室。藏剑之物。有铁和木制等,裹以沙鱼皮,涂以朱漆或黑漆,又贵者并镶珠嵌宝。
4、剑茎:创柄之古称。清·程瑶日《考工创物小记·桃氏为剑考》:“茎者,言颈也,在首下。”
5、剑室:即剑鞘。汉·杨雄《方言》:“剑鞘自河而北,燕、赵之间,谓之室。”
6、剑廓:剑梢的别称。汉·扬雄《方言》:“剑消自关而东或谓之廓。”
7、剑珥:即剑格。又名剑镡。《庄子·说剑篇》释文引司马云:“谭,剑珥也。”
8、柄:(bing)剑梢的别称。汉·扬雄《方言》:“剑鞘自关之西,谓之柄。”
9、剑穗:剑柄后缚的装饰品。近现代剑术套路有长穗与短穗之分别。
10、剑袍:即剑穗。有文武之说,文剑佩带剑袍,武剑则无。
11、参考资料:
七、剑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
剑由剑身、剑柄和剑鞘三部分组成。
一、剑身包括剑锋、剑脊、剑从、剑锷和剑腊五部分。
剑锷:从外的刃,即剑身两旁的刃;
二、剑柄包括剑茎、剑格、剑首、剑箍、剑缑、剑缰和剑穗七部分。
剑茎:也就是剑柄的把手部分,主要有扁形与圆形的两种;
剑格:剑茎和剑身之间的护手,又称为卫、璏、剑镗;
剑首:茎的末端常有的圆形部分,又称为镡;
剑缰:系在剑首的皮绳,用于悬挂在手腕上便于取用;
剑穗:系在剑首的流苏,又称剑袍,有穗的剑称为文剑,佩戴于文 *** 贵身上,无实际用途。
三、剑通常配有剑鞘,又称为“室”,套在剑身之上,有保护剑身和方便携带的作用。
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
总长77.3厘米,剑格宽4.8厘米,剑体长65厘米,重1公斤。此剑于1993年春安徽南陵县盗掘出土,旋即流入 *** 古玩商肆,后由上海博物馆以重金购回。
这把剑身饰有精美花纹的吴王光剑在历经 *** 0余年后仍锋利无比。由于此剑剑身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从而可以确认是吴王光(即吴王阖闾)使用的剑。
此剑出土于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时被一尊高级军吏俑压弯。但是之后,这把被压弯 *** 的剑竟然弹直,当场去土锈后,表面光亮如新,剑刃非常锋利,一剑可划透12层报纸。
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至15微米的含铬氧化物保护层,表明曾采用铬盐氧化处理技术。这些兵器的表面有一层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其含铬量达到0.78%至2.32%,厚度为10至15微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鞘
关于本次剑的部位名称图解和剑的解析图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