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图解应用题和画图解决问题的应用题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图解应用题以及画图解决问题的应用题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分数除法应用题小窍门
窍门1、“谁的“:”格式,“谁”就是单位“1”。如:一袋大米吃了它的,吃了多少千克?那么“这袋大米的质量”就是单位“1”。
窍门2、“比谁多或少:”格式,“谁”就是单位“1”。如:苍海渔业队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六月份捕鱼多少吨?那么“五月份捕鱼的吨数”就是单位“1”。
1、图解分析法: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 *** 和针对 *** ,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 *** 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例略)
2、亲身体验法: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 *** 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 *** 难以弄清。为了让 *** 明白,举骑自行车为例, *** 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二、什么是应用题
1、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有关事实,反映某种数量关系,并求解未知数量的题目。每个应用题都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以往,中国的应用题通常要求叙述满足三个要求:无矛盾 *** ,即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不能相互矛盾;完备 *** ,即条件必须充分,足以保证从条件求出未知量的数值; *** *** ,即已知的几个条件不能相互推出。
3、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之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4、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 *** 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5、解分析法: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 *** 和针对 *** ,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 *** 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用题
三、猿辅导图解应用题怎么样的
应用题是一个难点,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对 *** 来说应用题都是一个噩梦般的存在。其实,不是孩子不聪明,主要是 *** 不对,很多孩子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都是“凭空想象”,很少发现有孩子主动动笔去画图的。
其实,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数量关系,而将应用题进行图形是最方便的 *** 。下面就拿具体例题来说明图解法的运用。
例题:一桶油连桶重16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9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根据题意,先要画出一条线段表示整桶油重量,一小段表示桶的重量,用去一半指的是油重量的一半。
仔细看图会发现,如果用整桶油重量减去9千克,不但减去了半桶油重量,把桶的重量也同时减去了。
这样,剩下的就是半桶油的重量。所以半桶油的重量为:16-9=7千克,整桶油重量为:7x2=14千克,桶的重量为:16-14=2千克
练习:一桶油连桶重10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5.5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分析:此题与例题相似,只是所求问题不一样。图解如下:
*** :半桶油重量:10-5.5=4.5千克整桶油重量:4.5x2=9千克
例题:用一只水桶装水,把水加到原来的2倍,连桶重10千克,如果把水加到原来的5倍,连桶重22千克。桶里原有水多少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下图,一小段线段表示原来一桶水的重量,上下图比较后发现,用增加5倍后的重量减去增加2倍后的重量。
只剩下红色三小段,这三小段对应的重量是22-10=12千克,所以一小段的重量就是12÷3=4千克,也就是原来一桶水的重量是4千克。
*** :22-10=12千克,12÷3=4千克
总结:图解法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进行画图,题意不同,画法不同,没有统一规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
四、举一反三和猿辅导图解应用题哪个好
《举一反三》更好一些。《举一反三》把各种应用题型罗列出来,让孩子一一攻克,先列出一道经典题,认真分析解题思路,提示同类型题特点,一题三练,举一反三。能够让孩子有更明显的提升。《猿辅导图解应用题》更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题型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没有后续的一题三练,所以《举一反三》更好一些。
五、怎样用线段图解小学百分数应用题
(1)在一次测验中,小明做对的题数是11道,错了4道,小明在这次测验中正确率是百分之几?(2)大米加工厂用2000千克的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共碾出大米1600千克,求大米的出米率。(3)林场春季植树,成活了24570棵,死了630棵,求成活率。(4)家具厂有职工1 *** 人,有一天缺勤15人,求出勤率。(5)王师傅生产了一批零件,经检验合格的485只,不合格的有15只,求这一批新产品的合格率。
六、怎样求解应用题
1、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首先要理解题意,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可以通过摘录、图解等辅助办法进行整理,这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
2、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是解答复合应用题过程中的关键和难点,由于思维途径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思维 *** 。
3、综合法一般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把对象的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4、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运用已经学过的基本数量关系,选择两个相互关联的已知条件,求出一个新问题,再把求出的新问题与原来题中的已知条件合在一起,再求出另一个新问题,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求出所有的问题为止,这种思考 *** 就是综合法。
5、这种 *** 由因导果,利于表达应用题,简单理解为:“执因索果”。
6、例题:建筑公司计划修一条800米长的堤坝,开始每天修筑38米,14天后,由于施工需要,每天比原计划修筑速度加快,结果剩下的堤坝只用了4天就完成了任务,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修筑多少米?
7、1)根据每天修筑38米和修筑了14天,可以求出已经修筑了多少米堤坝
8、(2)根据已经修了多少米堤坝和计划修筑800米堤坝,可以求出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完。
9、(3)根据剩下多少米没有修筑和剩下的4天修筑完,可以求出剩下的每天修筑多少米。
10、(4)根据后4天每天可以修筑多少米和原来每天修筑38米,可以求出平均每天比原来多修筑多少米。
11、答:剩下的每天比原来多修筑29米。
12、分析法一般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把整体分解为几个组成部分,从问题入手。
13、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决的问题,再找出解答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递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中都是已知条件为止。这种 *** 简称“执果索因”。
14、例题:某农机厂制造一批拖拉机,原计划每月制造120台,要6个月完成。结果提前一个月完成,实际每月制造多少台?
15、条件:“计划每月制造120台,6个月完成。”“结果提前一个月完成”。所求问题:“实际每月制造多少台?”
16、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要求“实际每月造多少台?”首先要算出“这批拖拉机共多少台”和“实际几个月完成”。
17、总台数÷实际完成时间=实际每月造的台数
18、对于一些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应用题,直接使用题目地已知条件,往往很难解决。
19、这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量相等,或者先假设要求的两个量或同一种量。然后再按题里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推算的结果必然与假设的条件有差异或矛盾,进一步寻找产生差异或矛盾的原因,消除差异或矛盾,最后找到正确 *** ,这种解题 *** 叫做假设法。
20、例题: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0只,总共有70条腿,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1、如果假设全 *** ,则30只鸡的腿数应为 2×30 = 60(条),比题目中的条件少了 70 - 60 = 10(条),因为每只鸡比兔少2条腿,所以,少了10条腿就说明有 10÷2 = 5(只)兔,也可以假设全是兔,首先推算出鸡的只数。
OK,关于图解应用题和画图解决问题的应用题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