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今年广东的天气好奇怪啊,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2012广东 *** 理综 语文 ***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
B.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
C.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项wéi/wéi、guō/tián、mú/mó;B项qīng/jīng、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jüé/jüé;D项yàn/yīng、 xùn/xùn、 cān/cē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 *** 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 *** ,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 *** 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 *** 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 *** ”“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 *** ,使用合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ks5u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 *** 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 *** 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 *** 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 *** 含量极低,对 *** 健康影响不大。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 *** 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 *** ;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 *** 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 *** 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更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 *** .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最终ks5u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出为川东道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C.灾民赖之无失所 D.澍毅然以身任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之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项之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项之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项之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ks5u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3分)
①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之一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①表现陶澍 *** *** 守;②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⑤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 *** 格特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3分)ks5u
【 *** 】(1)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 *** ,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 *** 】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 *** 】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家贫,________,___________,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 】(1)有朋自远方来,不知而不愠;(2)是故 *** 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 ;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偏向于对初中诗歌的默写考查,考察范围广,考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如“愠”“是故”“庇”“假”“藏”等。只是难度较之往年 *** ,又低一档。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
【解析】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更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4分)
【 *** 】①之一个“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有周密 *** 的精神结晶的”;②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四段以及第五段。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 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 *** 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4分)
【 *** 】①有负责的思想, *** 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 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 *** 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合“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 *** 无效。
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 *** 】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③点明季节时间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鉴赏环境描写要注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写作形象的烘托,对文章氛围的创造以及对推动行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17.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5分)
【 *** 】①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②是孩子的“玩伴”;③妈妈做的荷叶粥让作者念念不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
18.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
【 *** 】①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②“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③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二者身世、阅历(经历)不同:林黛玉少年丧母,寄人篱下,身世凄凉,所以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而“我”那时是初中 *** ,有着美好的童年,记忆中还有荷叶粥的香甜,二者感受自然迥然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 *** 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需要有个前提,就是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以及这个人物形象产生的背景,其次从文章中得出二者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再次确定二者为何会感受不同,林黛玉的感受基于她的身世,作者的感受来自他的生活,最后分点表述。
——《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 *** 秦绍德教授
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 *** 秦绍德教授的专访。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 *** 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绍德: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 *** 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
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 *** 、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 *** ,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而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到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秦:应当形成良 *** 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
记者: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
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当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的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着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着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原载《解放日报》2009年9月11日第17、18版,有删改)
19.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做了倡导?(5分)
【 *** 】①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静心求实的精神;②治学态度方面: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热爱;③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良 *** 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的合理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访谈在记者的提问和总结的带动下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绍德对“寂寞出学问”不同方面的认识,由此分别列出要点即可得出 *** 。
20.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4分)
【 *** 】①媒体过分关注会影响学者静心求实;②媒体过分关注学者的私生活会影响它们恰当地宣传学者的学术成果;③学者在与媒体互动中不能守住学术界限,降低了学术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本题在采访之初即提及,在采访末段专门讨论媒体与学者应有的关系,答题区域可以确定主要在末段,但是也不能忽视前文,媒体作为外部环境是对学者思想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个影响点在于出学问必须“静”,如果媒体过分关注,无疑会打扰学者做学问。
21.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 *** 】①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出的,所以“关乎复旦”,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向所有学术界同仁倡导的,所以,“不止于复旦”。②倡导是向复旦全体教师的,所以“关乎教师”,而在各行各业都有学者,他们“做学问”都需要“寂寞”,所以,这种倡导“不止于教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题的 *** 有一定的 *** *** ,作答时也应该紧密结合文章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以下是一 *** 司发布的 *** 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 *** 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 *** 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 *** ?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 *** 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示例】本公司系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会 *** 作办公软件和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 *** ,本科, *** 别不限,待遇面谈, *** 请拨打168168。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本题设置为一则 *** 启事,那么在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注意 *** 启事的正确写法。 *** 启事正文主要包括用人的单位、部门、业务、目的、对象、条件、待遇、询问事宜、联系办法、联系时间等项内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介绍本单位情况和应聘待遇等事项,不要言过其实。一般为表示诚意,待遇更好写清楚,以便应聘者自我衡量。所给材料用语不够庄重,口语化过于明显,宜改为较正式的书面语表达。因为材料未提供待遇问题,且有字数 *** ,所以,做题时仅需将口语改为书面语并适当调整内容顺序即可。
23.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 *** 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示例】“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是由华南七中 *** 会主办的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这些展出的作品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人依旧的自然美,它们凝聚了同学们的汗水与智慧,相信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叹为观止的艺术感受。(比喻和借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材料要求写前言,做题时注意要开门见山,直接提示作品展的基本信息;言简意赅,围绕标题介绍作品展功能、目的及意义。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 *** 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该作文题是对往年广东 *** 作文出题方式的一次重要突破,完全 *** 式的命题方式让考生耳目一新。材料中的核心内容是“生活在哪个时代(时期)好”,也就是说,考生可以选择“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或者飞向未来,或者“活在当下”,只要能写出“某时代特征以及时代魅力”,那么文章的立意就完成了。审题的难度也相对较低。
构思方面,考生可选择贴近现实,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将个人的志趣充分表达出来。可穿越时空,将自己超越现实条件,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表达出来。此外,结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表达自己思考。
二、我国进入主汛期,今年汛期总体天气形势如何哪些地区降雨多
1、我国进入主汛期,今年汛期总体天气形势降雨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气象部门已经发布了降水预警,在南方一些地区,因为受到台风的影响,会有更多的降雨,在此也提醒人们一定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应对极端的天气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生活在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的人们一定要注意多多的关注天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2、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卫星云图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总体降雨量还是比较多的,不仅南方受到台风的影响降雨比较多,北方地区也进入了汛期,整个汛期时期,降雨量的整体是有很大的变化的,所以也提醒人们要注意天气变化,尤其是一些汛期影响比较大的地区,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财产安全。
3、虽然说整体来说,汛期降雨量比较多,但是从地域分布来说,南方地区的降雨量要多于北方地区。一方面是因为南方地区沿海城市,受到海洋 *** 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台风的影响,对于我国的南方沿海城市来说,可能会形成一轮新的降雨,而且降雨量比较大,因此在台风天气,要减少出行。
4、汛期来临,不仅降雨量会增加,而且河道的水位有可能会上升。这对于沿河的居民来说,一定要提高警惕 *** 。在汛期来临之际,不要前往河道进行一些生产生活活动,防止上游放水引起河道水面的上涨,从而带来一定的危险。此外出门在外还要多多的关注天气变化,在保证自己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产生活,以此来保证生产生活的安全 *** 。
三、广东最近严寒的原因
专家预测广东最近严寒有可能与拉尼娜现象出现有关,提醒广大市民作好御寒工作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 *** 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 *** ,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於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持续到2000年春季趋于结束。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去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洋变暖)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拉尼娜现象(海水变冷)。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这次厄尔尼诺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说,现在的形势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7月10日已到北纬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拉尼娜”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枉过正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 *** ,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 *** 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 *** 的气候反常。
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在过去的3年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引起天气异常。
它们将不再影响热带地区,但其它地区还将受其影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的气
温和水位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太平洋中部的海水水位比正常值高14~32厘米,而白令
海和 *** 斯加湾的水位却低于正常值5~13厘米。该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海洋学家威廉·
帕策尔特说,目前这种平静状况始于3个月前的拉尼娜的消逝。他认为全球气候 *** 已恢
法美两国“海神”卫星发回的最新海洋观测数据表明,过去两年里影响太平洋的
“拉尼娜”现象已经明显减弱,世界之一大洋将恢复往日的“宁静”。
“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女孩”,它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
现象。“拉尼娜”是由“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
成的,因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
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
据法国专家介绍,“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
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今
年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他们表示,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解释此次“拉尼娜”现象和在其
之前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什么会异常强烈,也不能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拉
尼娜”现象持续时间比以往延长了一年。
研究人员曾于去年1月和6月两次观测到“拉尼娜”现象出现减弱征兆,但后来的
结果证明,这些不过是假象。在稍稍喘息后,“拉尼娜”再次卷土重来。法国专家强调
说,此次卫星发回的最新数据显示,“拉尼娜”现象确实已明显减弱,“女孩”这回是
上半年代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
是影响我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
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同厄尔尼诺书成
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 *** 异常的最强信号。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今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
偏低, *** 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
相对较弱。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
据统计,今春北方地区风沙天气频繁,3到4月一共出现了12次大范围扬沙和沙尘暴
天气,影响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黄淮地区,甚至波及到了江准地区,5月份
西北地区又出现了3次区域或局部地区沙尘暴天气,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为近50年同
期所罕见。气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50年来沙尘事件频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陆均天说,从公元300年以来,我国一共出现过5个沙尘事件频
发期,每个周期持续90年左右,近10年来沙尘事件又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谈到沙尘暴出现的原因,陈峪认为,沙尘暴的形成及其规模取决于环境、气候两大
冈素,从环境上讲,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风不起浪”,从气候上
讲,今年北方地区自2月份开始,气温回升较快,偏高幅度达2至3摄氏度,造成土壤解冻
时间提前,干土层大量出现。这时,雨季尚未来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北方地区连
续出现大风天气,土借风势,沙尘暴随即形成。
北方的高温少雨,也是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今年3到5月,全国平均气温创下1961
年以来的同期更高,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高。从2月开始,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
持续偏少,连续4个月总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华北、西北地区不足50毫米,较常年同期
偏少5成以上,特别是2到4月,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仅23毫米,为建国以来最少。高温再
加上少雨,使北方地区土壤墒情快速下降,形成了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春旱。
赵振国说,19 *** 年以来,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
值以下,特别是去年6月至今,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土壤底层墒情已经很差。这时,
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再加上
冷暖空气配合不利,此消彼长,一直没能在北方地区形成理想的降雨条件,由此出现了
在北方抗旱的时候,长江以南局部地区却是暴雨频繁。对此,陆均天指出,南方的
暴雨天气是局部强对流天气的结果,从大范围流域 *** 来讲,降水量尚属正常。
陆均天在谈到我国整体气候特征和发展趋势时说,从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走势看,普
遍表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主要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
替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环境中,我国不可能成为风平浪静的“世外桃源”。他说,国家
气象部门正密切关注今后的大气气候变化,及时预报,尽可能减少灾害 *** 气候带来的损
去年,持续了一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迅速消失后,“拉尼娜”随即粉墨登场了。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
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
”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
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
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
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
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
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
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信风,是指低气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
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
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
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
东太平洋海 *** 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
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
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
拉尼娜同样对气候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 *** 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
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并非 ***
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
但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好了,关于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和今年广东的天气好奇怪啊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