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海南历史天气,以及十一黄金周往年海南的天气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海南气温更低多少度
1、据有气象记录统计数据以来,海南岛上最冷的时候是在19 *** 年冬天,更低温度达到了零下3度。当然这个更低温度是发生在海南岛的北部地区,而海南岛的南部地区(即北纬18度以南地区),包括三亚市、陵水县、保亭县、乐东县、五指山以南地区,更低温度达到过零上12度。
2、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
3、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4、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
5、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二、海南会下雪吗
这个问题其实听上去是有些不可思议的,海南因为靠近赤道,即便是冬季,温度也不会低于零度,而雪形成的条件,海南其实是根本不具备的,所以在海南想要看下雪,可以说没可能。不过,地球的气候毕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还有过很多极端天气,那么海南会不会在古代历史上曾经有过下雪的情况呢?
在海南的历史上,还有过很多次下雪的记载,在历史上的海南也是会有下雪的情况的,而近代海南最近的一次零度以下是出现在1963年的海南省白沙县,出现了零下1.4度的气温。这样的温度在海南这样的热带地区是很不可思议的,但是这样也间接证明了,海南历史上的多次下雪的记载不是空穴来风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一、历史上海南下过八次雪,而这些下雪的时间恰好碰到了明清小冰期,降雪南界远比现在靠南方,一度到达广东广西南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记载,公元1900年以前,中国的严重强寒潮灾害共17次,而明清时期就占13次,公元1453年冬,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下了罕见的大雪,极为严寒,连广东广西等地也连下了一个多月的雪。在这个时期,海南也八次下起了雪,而不仅是零度气温以下。
二、海南的八次下雪的时间节点与地点有,之一次记载是在明朝正德元年的万州,也就是1506年的海南万宁,冬雨雪。第二次也是在明朝正德七年的万州,是年冬,全州降雪。第三次是在崇祯九年的临高,12月15日,也就是1637年1月10日,雪下了三天三夜,树木尽枯。第四次是在康熙22年的文昌,冬天下大雪使海里面的鱼都冻死了,椰树和槟榔树也都冻枯了。第五次在康熙23年的临高,冬天出现霜冻。第六次是在康熙42年的琼山,冬天雨雪如霜,所有的树基本都被冻死,槟榔死过半。
三、由上面的史 *** 载,在海南的历史上,不仅有过零下的温度,还有很多次下雪记载,在近代,最近的一次海南省零度以下的温度,是在1963年的海南省白沙县,出现了零下1.4度的气温。
一提到海南,人们里面能想到的就是三亚、阳光沙滩、椰子热带水果,要是说的海南也下雪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首先看看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连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根本达不到下雪的温度,是不是觉得要是海南能下雪,世界末日就不远了吧?
2018年全国很多地方都下雪了,海南自然是没有下雪,但是你知道么其实历史上海南真的曾经下过雪?
现在这里卖个关子,不说海南什么时候下的雪,我们先买个关子讲讲什么是小冰期。小冰期,顾名思义就是全球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这段时间大概在15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在我国也被称为明清小冰期。在明清小冰期这个相对寒冷的气候时期,我国热带地区出现雪、霜、冻灾的次数明显增多。
从一些地方志及相关史籍记载,可以发现在明清时期我国的最南雪线明显比现代更偏南,在 *** 3年前后的几年中,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和海南的琼山都有降雪出现,距今已125余年历史。
海南历史更低气温是在1963年1月15日,白沙黎族自治县出现了-1.4℃(中国天气网记载)。其实在明清时期,海南霜冻较多,植物、老人及牛畜有被寒气侵死的记载。
我们现在就具体看看具体都是什么时候海南曾发生过降雪现象。
1.明正德元年(1506年),万州(今万宁市)冬天有雨雪。
2.明正德七年(1512年),冬天万州(今万宁市)全州降雪。
3.明崇祯九年腊月十五日(1637年1月10日),临高县下雪三日夜,树木尽枯。
4.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冬,文昌市大寒并有雨雪,海鱼冻死,椰槟尽枯。
5.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临高县冬天有霜冻。本年十一月,海口市琼山区曾下雨雪,卉木陨落,椰榔枯死过半。
6.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冬天,海口市琼山区曾雨雪如霜,草树皆萎,槟榔死过半。
7.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十一月,澄迈县天降大雪,榔椰树木多伤。
8.清朝光绪年间( *** 3年),海口市琼山区有降雪出现。
三、海南历史上有没有下过雪
海南的琼山在明朝万历、清朝康熙和光绪年间都出现过降雪。
16世纪至19世纪,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小冰期”历经时间约400年。这一时期跨中国明、清两朝,所以在中国也称为“明清小冰期”。
受小冰期影响,明清时期我国的最南雪线明显偏南,热带地区出现雪、霜、冻灾的次数明显增多。明清时期 *** 雪线最南纪录为海南琼山,在明朝万历、清朝康熙和光绪年间都出现过降雪。
1、明正德元年(1506年):万州(今万宁),冬雨雪。
2、明正德七年(1512年):万州(今万宁),是年冬,全州降雪。
释义:万州,这一年冬天,整个万州都在下雪。
3、明崇祯九年(1636年):临高,十二月十五日(1637年1月10日),下雪三日夜,树木尽枯。
释义:临高,十二月十五日,下了三天三夜的雪,树木全都枯萎了。
4、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文昌,冬大寒,雨雪,海鱼冻死,椰槟尽枯。
释义:文昌,冬天特别冷,下雨下雪,海里的鱼都冻死了,椰子树和槟榔树都枯萎了。
5、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临高,冬霜冻。琼山,冬十一月,雨雪,卉木陨落,椰榔枯死过半。
释义:临高,冬天结霜,草木冻死。琼山,冬天十一月,下雨下雪,花草树木全都枯萎死亡,椰子树和槟榔树也枯死超过一半。
6、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琼山,冬,天雨雪如霜,若树皆萎,槟榔死过半。
释义:琼山,冬天,天上下雨、下雪、结霜,树木都枯萎了,槟榔树死了超过一半。
7、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澄迈,冬十一月,天降大雪,榔椰树木多伤。
释义:澄迈,冬天十一月,天上降了大雪,槟榔树和椰子树多数都有损伤。
8、清光绪年间( *** 3年):琼山,十一月大雨霜,寒风凛冽,前所未有,贫者冻死,溪鱼多死浮水面,勒竹尽枯,屯昌一带更寒甚。
释义:琼山,十一月下雨结霜,寒风刺骨,之前从来没有过这么冷,贫穷的人冻死了,小溪里的鱼也都死了,漂在水面上,勒竹都枯萎了,屯昌一带更是寒冷。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海南历史上曾8次下雪盘点海南古代降雪记录
四、历史上海南下过冰雹吗
1、海南儋州突降冰雹下了约10分钟市民惊呼“奇闻”
2、来源:南海网作者:杨曦时间:2015-03-30 19:45:56
3、海南历史上有过很多次极端天气的记载,比如降雪、冰雹、飓风、暴雨、大旱等等,都给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4、海南降冰雹的现象主要出现在3-5月份,其中,3月占记录的48%,4月占29%,其余月份基本没有冰雹。降冰雹的区域主要在海南北半部内陆地区。
5、海南省气候中心气象专家吴慧介绍,近几十年海南观测到冰雹的情况不多,较近一次在海南有气象观测记录的冰雹,发生于2011年5月的儋州境内。
6、冰雹出现的机会虽然不多,但可击毁农作物、房屋和击伤人畜。历史上,冰雹也曾多次给海南带来自然灾害。早期的史料记载,明朝天顺五年(1461)二月,琼山地区天降冰雹,“大的如斗,小的如鹅卵”。从 *** 时期开始,史料对冰雹灾害的记载逐渐详细, *** 九年(1 *** 0)二月十八日的一个夜晚,文昌突降冰雹,“小者二三方寸,大者可满方尺”,北部一带的房屋砖瓦大多被击坏,椽梁都露了出来,庭院里堆满了冰雹,堵塞了水沟,墙壁被冰雹砸出各种花痕,就好像用斧头凿过一样。各种草木植物“近无完叶”,鸟蛇等动物也有不少被 *** 的。
7、正德元年(1506),中国南方曾出现过一次大寒潮,海南万宁甚至还出现了降雪天气。
8、正德《琼台志》有载:“正德丙寅冬,万州雨雪”,条下记有一 *** 篇歌,为明朝万州(今万宁市)人王世亨所作。王世亨是弘治五年举人,曾任宣化(今广西邕宁县)知县。
9、这首诗歌真实地记述了当时下雪的情景,为历史留下珍贵的资料。“撒盐飞絮随风度,纷纷着树应无数。严威寒透黑貂裘,霎时白遍东山路”,诗歌开篇,一派北国冬天的雪景,可这竟然是在琼州大地上真实的一幕。
10、这场奇异的大雪,引起当地百姓纷纷惊叹,“老人终日看不足,尽道天家雨珠玉。世间忽见为祥瑞,斯言非诞还非俗”。
11、由于这场雪下得突然,冻得槟榔都纷纷从树上掉落。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只见下雪当夜,家家户户的人们翻箱倒柜,找出厚衣服来御寒,小孩子们还围着火炉取暖。王世亨不禁感叹:“百年此事真稀奇。”
12、“优渥战足闻之经,遗蝗入地麦苗生。疾厉不降无夭扎,来朝犹得藏春冰”,我 *** 间自古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万州下的这场雪,也被当地百姓看作来年丰收的好兆头。
13、不仅万宁下过雪,临高、琼山、澄迈三地也曾出现过雨雪天气。明崇祯九年(1637)十二月十五日,临高县“雨雪三日夜,树木尽枯”(光绪《临高县志》);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琼山“雨雪,卉木陨落,椰、榔枯死过半”(宣统《琼山县志》);清嘉庆二十年(1815)十一月,澄迈县“天降大雪,榔、椰,树木多伤”(光绪《澄迈县志》)。
14、记者翻阅各地县志史料发现,记载最多的异常天象是彗星的出现。明、清、 *** 时期,在海南各地均有彗星的记载。
15、古时科技水平不高,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缺乏了解,对于彗星的出现,民间常把它当成战乱、伤亡等不祥预兆。因此在各地县志中,凡有彗星记载,时常伴随灾祸出现。比如光绪《崖州志》中记载,“万历三十九年(1611),彗星见南方。次年,罗活、官坊等峒黎作乱。大兵征剿。”“康熙四十一年(1702),彗星复见。三月,火烧东门街,伤四人。” *** 《儋县志》记载,” *** 二年(1913)八月初二夜,彗星出现。二十六日辰时, *** 。”
16、清朝时期,在临高、感恩(今东方市)两地,还曾出现过“雨血”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顺治四年(1 *** 7)夏五月二十二日雨血,土人被雨者,其衣尽赤”(光绪《临高县志》);
17、“(光绪)廿九年闰五月,宝上村见团火如斗大,色绿阴。自岭起,凌空疾射,至村西落。次早访之,见一塘水尽变浊,鱼虾死浮水面,臭不可闻,疑即夜见之火落此所致。旋又雨血。”( *** 《感恩县志》)
18、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类似“雨血”现象,在国外也曾发生。2001年7月25日,印度西部喀拉拉邦突降“红雨”,血红色的液体断断续续地下了两个月。在部分地区,红雨如注,海岸、河水都被染成一片鲜红。科学家们调查后,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降雨发生前,强风带来了 *** 地区的红土,随着降雨发生,红土夹杂在雨水中降落,使雨变成了红色。但是,这种说法遭到许多人的反对,理由是雨下的时间太长了。
19、另一种说法认为,经过研究,红色沉淀物根本不是泥土、灰尘,而是外星细菌。有科学家大胆地提出:那是来自彗星的外星生物,那场红雨可能就是“外星生物 *** 地球”。
20、除了彗星和雨血,五色云彩,两日并出等异象,也被史家们记录下来。
21、海南历史上为什么会下雪?今后这样的奇事是否还会重演?吴慧从科学的角度,来解析这一自然现象。她介绍,地球大约于46亿年前形成起,地球上的气候经历了长期的激烈变化,大约出现过6-7次的大冰期。大冰期中又可划分为冰期和间冰期,冰期是其中气候较寒冷的时期,间冰期是其中较温暖的时期。
22、吴慧表示,海南岛全新世大暖期(间冰期中最暖阶段)约始于迄今7400年前,结束于2700年前,之后气温开始下降。明朝就处于这段冷周期,因此出现降雪现象并不奇怪。
23、海南岛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冷暖交替特点,这种交替除了具有一定的周期 *** 演变外,还具有不稳定 *** 。如果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仅从气候自然波动的角度来看,未来海南岛仍可能会出现降雪,但具体时间难于预测。
OK,关于海南历史天气和十一黄金周往年海南的天气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