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济南市章丘市天气,以及章丘区最新天气预报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济南地区冬季气候特征研究报告
以2006年为例其它年份气候特征差不多数据不一样
1.大风:影响济南市的大风以春季居多,夏季强对流天气常伴有大风出现。春季大风出现16天,较常年多4天。8月2日的大风,造成章丘市水寨等7个乡镇、济阳县部分乡镇 *** , *** 面积达30008公顷,绝收面积8146公顷,两县、市经济损失达10197.85万元。
2.暴雨:济南市夏季出现5场、秋季2场暴雨,暴雨日数多于常年。7月2日长清区出现暴雨天气,归德、孝里等7个乡镇 *** ,冲淹土地133.3公顷;24日,章丘出现暴雨天气,造成140.6公顷农田 *** 。两场暴雨直接经济损失达830万元。9月16日济南市区、长清区出现暴雨天气;9月19日济南市区、长清区和章丘市出现暴雨天气。两次暴雨,由于雨量大、降水持续时间短,造成市区低洼地段、桥涵(洞)等多处积水,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同时部分处于低洼处的民房、仓库被淹。连续出现的暴雨天气,造成农田过湿,导致济南市大部分小麦播种较常年晚10~15天。
3.雷电:5月5日凌晨,槐荫区段店镇常旗屯村的供电线路遭到雷击,该村以及周围多个村庄上千亩的养鱼池增氧机因此停机,使得池塘里的鲤鱼大量死亡,村民直接损失达40余万元。5月10日下午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西方家村村民建房时,1名民工突遭雷 *** 中身亡。5月10日16时20分济阳县济阳镇郑家村一名35岁妇女,在该村麦田浇水时遭雷击死亡。该麦田为平原地形,无建筑物和大树,当时,该妇女手扶铁锨站立,雷击后当场死亡。5月10日16时30分济阳县孟家洼村一名24岁男青年骑摩托车去济阳县城卖鱼,当行至国道220线八里庄化肥代销点附近,遭雷击,当场死亡。
4.冰雹:6月20日长清区万德镇南部的马套、界首、店台3个村庄分别遭受了大风和冰雹袭击;6月21日长清区双泉、万德等乡镇遭受一次强降雨过程,暴雨夹杂着冰雹。这两次冰雹造成极大损失,主要 *** 农作物为春玉米、花生、地瓜、棉花等, *** 面积达553.3公顷,133.3公顷绝产,8000余株果树近乎绝产。两次冰雹直接经济损失达2110余万元。
5.干旱:由于3月降水少,4月气温回升快,降水持续偏少,农田蒸散量大,部分无水浇条件的农田出现旱象。6月上、中旬降水少、气温持续偏高,且风速较大,失墒较快,济南市农田大面积受旱。两次干旱受旱面积77333.3公顷。
6.干热风:6月上、中旬济南市各地出现了4~11天不等的干热风天气,多为轻干热风,正处在小麦收获期,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
7.酷热:6月23、24日济南市出现两天酷热天气,日更高气温达42.1℃。
8.大雾:10月12、27日和11月5日、19~22日、12月30日,济南出现大雾天气,水平能见度差,影响交通,造成高速公路关闭, *** 多次进出港航班延误或取消;雾大光照少,影响地栽培作物的生长发育,并易染病害;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济南市气候特点中国天气网山东站
济南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水量671.1mm,年日照时数2616.8小时。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0.4℃,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极端更低气温为-14.9℃,出现在1972年2月7日;极端更高气温为40.5℃,出现在1997年6月23日。霜冻一般开始于11月中旬前后,结束于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年无霜期235天。主导风向西南、东北,其次是偏东、偏北和偏南,最少的是西北风。主要气象灾害有:大风、霜冻、冰雹、暴雨洪涝、干旱、雾、雷电等。 济南属于暖温带气候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夏热冬冷、四季分明的 *** *** 季风气候。冬季,为极地或极地变形 *** 气团所控制,不断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团的侵袭,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造成了冬季干冷、天气晴朗,降水少的天气。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所左右,使得冬季的西北季风,由夏季的东南风所代替,因此盛吹西南、南和东南风,形成了夏季湿热,雨量集中,多雷暴天气。春、秋两季是冬季风和夏季风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由于风随季节变化显著,形成了冬冷夏热明显、四季雨量不均的气候特点。济南四季气候的特点是:春季风多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期长。春季(3—5月):气温回升快,日较差大,天气干燥、风多且大、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快,春旱严重。春季日较差平均在10—14℃之间,为全年更大。春季风多且大,尤以4月份更大,平均风速为4米/秒,为全年平均风速更大月。春季大风占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的56%左右。春季降水量一般在90mm左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4%左右。夏季(6—8月):夏季天气炎热,夏季平均气温26.7℃。该季不仅炎热且多雨,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夏季降水量平均在450mm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仅7月份降水天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65%左右。在初夏常因高温、风大、湿度小出现干旱。秋季(9—11月):雨季基本结束,高空西风带日渐加强南下,东南季风逐渐向西北季风过渡,形成短促的风速微弱、云量很少,能见度极佳、稳定晴好,呈现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秋季平均气温为15.5℃,平均降水量105.1mm。但过少的雨量,会造成秋旱。冬季(12—次年2月):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冷空气不断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平均气温在1℃左右,更大冻土深度42厘米,更大积雪深度22厘米,冬季降水量20mm左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
二、春天章丘免费又好玩的地方
章丘,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地方。春天,当万物复苏、花开满枝的时候,章丘有许多免费又好玩的地方适合游客前往。
1.百脉泉公园:百脉泉公园是章丘的标志 *** 景点之一,以泉水众多著称。春天,园内泉水叮咚,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青石小道上,欣赏沿途的风景,或是坐在泉边,享受片刻的宁静。
2.绣惠古城:虽然绣惠古城不是完全免费的,但其周边的一些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是可以免费游览的。春天,古城周围的桃花盛开,走在古城墙下,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春日的暖阳。
3.章丘植物园:春天是赏花的更佳季节,章丘植物园内各种花卉竞相 *** ,从早春的梅花到晚春的牡丹,园内四季花卉更迭,让人目不暇接。此外,植物园还有各种树木和草坪,是城市中的一片绿洲,适合家庭出游,亲近自然。
4.黄河故道风景区:虽然进入某些特定区域可能需要购票,但黄河故道风景区周围的一些地方是对外 *** 并且免费的。春天,这里的油菜花海非常壮观,金 *** 的花朵铺满大地,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5.章丘市博物馆:如果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不妨去章丘市博物馆看看。这里收藏了大量的地方历史文物和介绍章丘文化的展览,可以让你深入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背景。
6.龙山文化遗址:作为 *** 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有着重要意义。虽然部分区域可能收费,但是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仍然值得一游。
7.章丘各大公园:春天,章丘市区内的许多公园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人民公园、文化公园等,这些公园不仅免费 *** ,而且绿化良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8.乡村田园风光:春天,章丘的乡村也是一处不错的游玩地。田间地头的野花、翠绿的麦田、古老的村落,都透露出一种淳朴的乡村之美。在这里,你可以体验采摘活动,感受农耕文化,享受宁静的乡村生活。
总之,无论是赏花、游园、探访古迹,还是体验乡村生活,章丘在春天都有丰富多彩的选择等待着你。由于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如天气、季节和维护情况),建议出行前查询最新的 *** 时间和游览信息,确保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三、济南章丘的地理环境问题有哪些
1 *** 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南一带。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北温带 *** *** 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2007济南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607.4万,暂住人口85.5万。
地理概貌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京沪铁路、胶济铁路与邯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市中区:面积280.19平方公里人口56.22万
历下区:面积100. *** 平方公里人口59.87万
槐荫区: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34.7万
天桥区:面积249平方公里人口57万
历城区:面积1298.57平方公里人口93.51万
长清区:面积1178平方公里人口53万
平阴县:面积826平方公里人口35万
商河县:面积1162平方公里人口60.97万
济阳县:面积1076平方公里人口53万
章丘市:面积1855平方公里人口98万
气候状况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 *** *** 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暖温带 *** *** 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而济南市则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冬季 *** *** 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市被变 *** 极地 *** 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全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市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
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济南市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更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平阴县为-18.9℃,长清县为-19.1℃,济南市北郊为-19.7℃,济南市东郊为-22.5℃,章丘县为-24.5℃),低于-10℃的严寒日数98%集中在冬季。更大冻土深度为45厘米左右,更大积雪深度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平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更高温度超过40℃,日更高气温≥40℃的酷热日数均出现在夏季。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
自然资源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 *** 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本页数字均为1985年土地普查数据。1985年,济南市总面积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于全省47%、全国平均10.4%的水平。平阴、长清、历城及章丘南部山区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6.2%,因地势较高,田块支碎,耕地质量较差,耕作困难,农作物产量较低。北部平原地区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26.5%,该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粮菜精种高产区。因城镇及工矿企业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黄、沿清地带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17.3%,这部分耕地有内涝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1公顷、全国人均0.13公顷的水平。全市城镇工矿、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73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1%,人均0.02公顷。荒山荒地面积94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
水资源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 *** 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1985年, *** 经济各部门实际需水量12.48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占26.4%;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8.94亿立方米,占71.6%�;其他用水0.24亿立方米,占2%。
济南市天然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南部变质岩山区及平阴山区,年降水量及地表径流均比平原区为大;从山区到平原,年降水量由710毫米,递减为 *** 5毫米;年径流深由197毫米,递减为80毫米。山高坡陡水流失,成为全市的贫水区。中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泉水众多,未大量开采前,以泉的形式自然 *** 。北部沿黄地区,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黄河来水),浅层地下水也富集。济南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部小清河两岸地区及平阴沿汇盆地,是济南市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地下水具有比地表水更高的可靠 *** 和稳定 *** ,所以长期以来把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进行高度集中的开采。特别是市区,日开采量由50年代的十几万吨,增加到80年代的70万吨左右,导致采补失调,泉水断流。而在长清县的孝里、许寺一线及平阴县的旧县、东阿条带状地区,蕴藏着丰富而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有待于开发。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受工程运用条件制约,同时地表水的污染状况也妨碍了对地表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境内地表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地表水灌溉面积263.8平方公里,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1%。由于小清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在灌溉上有引黄取代引清的趋势。自1965年引黄复灌以来,在积极慎重的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资源优势,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优质水源。
交通状况济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截至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833.1公里,目前,济南向东有济青(济南—青岛)高速公路,向南、向北有京福(北京—福州)高速公路、京沪(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向西有济聊(济南—聊城)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将济南环绕其中,国道104线、105线、220线、308线、309线及16条省道横贯济南。济南作为全省公路 *** 中心和高速公路枢纽地位已经确立。2007年,随着济菏(济南—菏泽)高速、济莱(济南—莱芜)高速、绕城高速大北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逐步建成通车,济南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集疏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