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古文意思,明古文意思是什么 - 意思 -

诣古文意思,明古文意思是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意思 3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诣古文意思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诣古文意思的知识,包括明古文意思是什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诣在与旨在的区别
  2. “诣”的意思是什么
  3. 在古文中诣是什么意思
  4. 杨氏之子与文中的诣、乃、示分别是什么意思
  5. 他在古文物研究方面造诣很深中的诣是什么意思
  6. 诣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7. 悉诣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一、诣在与旨在的区别

“诣在”这个词语是使用错误的,用输入法不能打出这个词语。正确的使用是“旨在”。

1.诣,有词组:造诣。意指在学术或者某方面有一定的成就。

2.《汉书·杨王孙传》里面有一句:未得诣前。诣的意思是到,来到。

旨,读音:zhǐ,旨单个字的原意:从匕从甘,匕亦声。"匕"本指进食用的小勺子,转义指"食物"。"甘"隶变为"日",意为"味美"。本义:美食。

目的在于,如旨在澄清事实的外交策略准备、打算、企图,想、要、欲(达到某种目的)。例句:本培训课程旨在培养员工的主观能动 *** 。

2.要(如何做);打算(如何)进行,目的在于。例句:旨在为这项任务付出更大的努力。

跟旨在有类似意义的一个词语:意在,意在指的是意图是什么,需要达到什么目的。

二、“诣”的意思是什么

释义: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

学业、专门技术等达到的水平、境地

访问别人。《梁书·张缵传》:“子野(裴子野) *** 旷达,自云‘年出三十,不复诣人’。”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六:“上联‘不好诣人贪客过’,下联‘惯迟作答爱书来’。”

高深玄妙;高超脱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唐张说《魏齐公元忠》诗:“齐公生人表,迥天闻鹤唳。清论早揣摩,玄心晚超诣。”

符合实际。唐刘知几《史通·载文》:“唯王劭撰齐隋二史,其所取也,文皆诣实,理多可信,至於悠悠饰词,皆不之取。”《元典章·兵部三·驿站》:“燕南河北,车站人户,远年逃窜,有司不肯诣实申报。”

三、在古文中诣是什么意思

1、--------------------------------------------------------------------------------

2、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诣阙。诣前请教。

3、(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造诣。苦心孤诣(指刻苦钻研,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4、--------------------------------------------------------------------------------

5、(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6、未得诣前。——《汉书·杨王孙传》。注:至也。”

7、吏遂缚诣县。——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8、先主遂诣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10、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11、与鲁肃俱诣孙权。——《资治通鉴》

12、又如:诣阙(亲自到达宫廷);诣门(上门,登门)

13、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visit〗

1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15、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16、又如:诣谒(前往谒见;造访);诣阁(前往朝廷官署);诣阙(赴朝堂);诣见(前往诣见)

17、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18、又如:诣实(符合实际);诣理(合理)

19、〖学问等〗所达到的境地〖attainment〗

20、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世说新语》

21、夫书画诣绝者,必传无疑。——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2、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后)

四、杨氏之子与文中的诣、乃、示分别是什么意思

1、杨氏之子与文中的诣、乃、示分别是拜见、于是、公示。

2、整句话的现代汉语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 *** ,他的 *** 不在家,就唤了他儿子出来。

3、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du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 *** ,恰巧他的 *** 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5、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诣古文意思,明古文意思是什么-第1张图片-

6、《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7、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 *** 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古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义;三是使 *** 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

8、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 *** 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五、他在古文物研究方面造诣很深中的诣是什么意思

1、他在古文物研究方面造诣很深中的诣的意思是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2、造诣一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达到很高的水平;二指拜访,访问;三指足迹到达的地方。出自唐任华《与京尹杜中丞书》:“亦尝造诣门馆,公相待甚厚,谈笑怡如。”

六、诣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古文:诣太守,有“到,来到”的意思。

1、到某人所在的地方;到某个地方去看人(多用于所尊敬的人):~烈士墓参谒。

2、(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造~。苦心孤~。

繁体字:诣,部首:讠,拼音:yì

首尾分解:讠旨,部件分解:讠匕日

1、造诣[zào yì]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水平:~很高。颇有~。诣(yì)。

3、孤诣[gū yì]独到的修养。多指品德学识。

4、深诣[shēn yì]谓造诣很深。

5、诣见[yì jiàn]前往谒见。

七、悉诣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史记·始皇本纪》: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2、《史记·卷七》: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

3、《后汉书》:既而悉诣营上谒。光武见弇等,说,曰: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

4、《汉书》: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诣古文意思和明古文意思是什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古文 意思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