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得住是什么意思 降住一个人怎么形容

牵着乌龟去散步 意思 6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降得住是什么意思,以及降住一个人怎么形容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是什么意思重点还有如是的意思
  2. 男朋友说降得住我,我满眼是你。什么意思
  3.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什么意思

一、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是什么意思重点还有如是的意思

1、“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出自后秦时期鸠摩罗什所翻译的《金刚经》,直译是:应当象这样去安住,去降伏自己的心。

2、如是,意为如此,这样。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一词,就是说要如是(如实、客观)的做事。

3、关于“如是”,佛家认为是用来表述真如佛 *** (真如实相)的用语。根据佛光山星云 *** 监修、慈怡法师主编《佛光大辞典》:“【如是】……为表示诸法实相之语。例如 *** 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的《法华经·卷一·方便品》所举之‘十如是’,即是一例。”

4、这句话是佛陀回答须 *** 长老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 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5、佛陀讲到此处时,明显地放慢了语速:“对于那此已经发心修行、誓愿成佛的善男子、善女人们——”佛陀停顿了一下后说,“应这样住,应这样降伏其心。”说完佛陀闭上了眼睛。

6、《金刚经·善现启请分》云:时,长老须 ***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 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 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7、”佛言:“善哉,善哉。须 *** !如汝所说, *** 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 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8、时,长老须 ***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 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9、时,长老须 ***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 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10、这时,众僧中年长德高、解空之一的须 *** 长老,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用最尊贵的礼仪,虔诚恭敬地向佛行礼并对佛说道:世间希有难得的世尊!您善于护持眷念诸菩萨,善于嘱咐指导诸菩萨。

11、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 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12、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 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13、世尊,倘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 *** 心,那么他们应如何使这个 *** 心常住不退呢?如果他们起了妄念的时候,又要怎样去降伏他的妄心呢?

14、佛言:善哉,善哉。须 *** !如汝所说, *** 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降得住是什么意思 降住一个人怎么形容-第1张图片-

15、佛言:善哉,善哉。须 *** !如汝所说, *** 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16、佛陀赞许道:很好,很好。须 *** ,正如你所说的那样,佛善于护持眷念诸位菩萨,善于嘱咐指导诸位菩萨。

17、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 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18、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 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19、释义:你们现在认真地细心静听,我将为你们宣说。善男子、善女人,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 *** 心,就应该如此这般地保住 *** 心,就应该要这样去降伏妄念心。

二、男朋友说降得住我,我满眼是你。什么意思

你男朋友的意思是,如果你能让他心服口服,他的心里眼里全都是你,再也不会有其他的女人而出现,那就是你要足够的优秀,足够的有魅力,然后他才能够佩服你,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男朋友是一个有点瘦,核桃砸着吃的男人,他需要有人能够降伏他,它需要有一个比他更加强势的女人,比他更厉害,比他更优秀,比他更有能耐,然后能够把她压服得住,他才能够服从。这样你就要好好的努力,好好的表现,好好的提高自己,千万不要做那种温柔的女 *** ,太温柔了,或者是太依赖他了,那么他是瞧不起你的。他瞧不起那种依赖男人,男人的女人瞧不起那种靠男人而吃饭的女人,瞧不起那一种在男人面前撒娇的女人,在他面前说穿衣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种说法是无效的。

三、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什么意思

1、“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出自金刚经直译是:应当象这样去安住,去降伏自己的心。

2、《金刚经》上须 *** 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 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3、译文:这段 *** 的意思就是:请问世尊,大 *** 心,未曾发起,应令发起。要真正发 *** 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已经发起以后,应当怎样使我们能常时安住于 *** 心?

4、佛说:“应当象这样去安住,去降伏自己的心。”

5、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 *** 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

6、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觉时,叹曰:

7、“奇哉!一切众生皆俱 *** 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8、可见人人本来是佛、都有德相,而我们现在还是众生者,只是有妄想执着罢了,所以《金刚经》叫我们要如是降伏其心。

9、《楞严经》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不知常住真心 *** 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达摩西来,只是直指人心,见 *** 成佛,当下了然无事。

10、法海禅师参六祖,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11、智通禅师看《楞伽经》约千余遍,不会三身四智,礼六祖求解其义,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 *** 也; *** 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 *** ,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 *** ,即名四智 *** 。”马祖曰:“即心即佛。”

12、三世诸佛,历代祖师,都说此心;我们修行,也修此心;众生造业,也由此心。此心不明,所以要修要造,造佛造众生,一切唯心造,四圣六凡十法界,不出一心。

13、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 *** 、饿 *** 、地狱。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众生,四圣不受轮回,六凡流转生死,无论是佛是众生,皆心所造。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哪里来个十法界呢!

14、十法界皆从一念生:一乘任运,万德庄严,是诸佛法界;圆修六度,总摄万行,是菩萨法界;见局因缘,证偏空理,是缘觉法界;功成四谛,归小涅槃,是声闻法界;广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道法界;爱染不息,杂诸善缘,是人道法界;纯执胜心,常怀嗔斗,是修罗法界;爱见为根,悭贪为业,是 *** 法界;欲贪不息,痴想横生,是饿 *** 法界;五逆十恶,谤法破戒,是地狱法界。

15、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16、此心放不下,打无明,好吃懒做等等,就向下堕;除习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向上升。

17、自 *** 本来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 *** 清净、随缘自在,犹如麦子一样,把它磨成粉之后就千变万化,可以做酱、做面、做包、做饺、做麻花、做油条,种种式式由你造作。

18、若知是麦,就不被包、饺、油条等现象所转,饽饽、馒头,二名一实,不要到北方认不得馒头,到南方认不得饽饽。

19、说来说去,还是把习气扫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卧,动静闲忙,不生心动念,就是降伏其心。认得心是麦面,一切处无非面麦,就离道不远了。

20、这句话是佛陀回答须 *** 长老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 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陀讲到此处时,明显地放慢了语速:“对于那此已经发心修行、誓愿成佛的善男子、善女人们——”

21、佛陀停顿了一下后说,“应这样住,应这样降伏其心。”说完佛陀就打坐入定了,之后留有一个长长的空白,这个在 *** 中没有反映出来,但是我们要理解出来。须 *** 及千 *** 十人还跪在那里想:应该这样降伏其心,这样是哪样呢? *** 们在那里琢磨着。但佛陀已经把眼闭上了,不再理会他们。

22、可怜的须 *** ,他老人家仍然跪在那里静候着下文呢——但已没有了下文。这就是佛陀的教导:不说而说,不教而教。这就是之一空义,就是不可说,不可说。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跟大家说另一则故事。——————我是分隔线——————“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3、这就是我们现代人问的问题,发愿成佛之后如何“住”?意思是说该如何立世?如何生活?如何修行?肯定不能像凡人那样散乱、 *** 、颠倒、被五毒侵害着去生活。其实所有的佛学、佛法,都是一个目的:如何降伏其心。 

24、中国禅宗的第二祖师慧可 *** (原名神光),去拜见禅宗初祖达摩时,问的就是这个问题:如何降伏其心。达摩问他:“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神光说:“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我想学法,请 *** 赐予教导。)

25、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进,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神光听后抽出戒刀,把自己的左手臂砍断,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知道他是个法器,问他想求什么法。

26、神光说:“吾心未宁,乞师与安。”(我妄想烦恼颠倒不断,请师父把我这颗心安顿一下。)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把你的心拿来,我替你安顿它。)良久,神光曰:“觅心了,不可得。”(神光在那里愣了半天后对他的师父沮丧地说:找心了,但没找着。)

27、达摩曰:“我与汝安心竟。”(就在你找心的同时,我已经将你的心安好了。)这句话一说完,神光当下开悟,立地成佛。达摩给他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慧可。这就是禅宗二祖慧可 *** 悟道的公案。

28、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就是佛陀的回答。佛陀已超越言语,无法可说了,整部《金刚经》到此就讲完了。须 *** 坐在那里还是不明白。等了许久见佛陀没了下文,只好巧妙地催促佛陀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29、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是的,世尊,我很愿意听。深一层的意思是:您不是让我们谛听吗?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您怎么没下文了呢?佛陀以为告诉大家“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大家就已经明白了,结果发现大家仍然不明白,他仍需继续说点什么才行。

30、“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是之一义,“如是”就是如其所是,如其所是“降伏其心”就够了,但是须 *** 没有理解,大家都没有理解,渴求佛陀给予进一步解说。从此下面解释的 *** 就进入了第二义。

31、之一义超越言语,心领神会,是乘 *** 而谈(自佛 *** 中流显而来的终极妙义,亦是《道德经》中所言的“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辩无言”)。第二义是在言语中寻章摘句。修行应该追求的是之一义,而第二义是在常人的语言、逻辑、思维这个层面上讨论佛法。

32、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悟 *** ,就要超越第二义的层面,上升到心传与神传层面,就是言语道断这个层面。佛法超越言语,不可说,因为不管怎么解释都是挂一漏万,以偏概全,这也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是微妙中的微妙,超越了常人的后天的思维、经验和言谈,是不可思议之法。

33、如果你把佛法纳入到后天的经验当中,这样就等于削足适履,成为被你改造了的佛法,成为适合你的佛法。因为你把佛法左砍砍,右砍砍,纳入到你的思和议之中。思,是思维;议,是议论、谈论。这样,佛法就成为了你家的佛法。

34、所以佛法一定要超越每个人的思和议,超越我们的言语和经验,这样,我们才能对佛法有心领和神会,才能进入到心传和神传之中。 

35、佛陀闭目 *** 了一会儿后,发现大众并没有明白他的教导——无声的教导,须 *** 仍然跪在那里等待下文,佛陀只好无奈地迎合着他的请求,开始了下文中的系列教导——无非是用更多的语言对“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进行无需解释的解释而已。

36、其实真正的金刚经在“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里已经结束了,整部《金刚经》接下去也就是这个无需解释的解释,是画蛇添足的足罢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降得住是什么意思和降住一个人怎么形容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形容 意思 怎么 什么 个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