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霭的意思?薄霭的意思和读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意思 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薄霭的意思的一些知识点,和薄霭的意思和读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朱自清微漪是什么意思
  2. 关于 *** 结的诗句的意思
  3. 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 这里荏苒是什么 意思啊

一、朱自清微漪是什么意思

1、“微漪”词语出现在朱自清的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查汉语词典未查到此词语:

2、原文为:这灯彩实在是最能勾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6;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3、漪: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根据上下文理解,微漪为细小波纹或微波的意思,同涟漪。

二、关于 *** 结的诗句的意思

关于 *** 结的诗句和意思 1.关于 *** 结的诗句诗句有哪些

霜树尽空枝,肠断 *** 结。一一《醉花间· *** 阶前星又月》冯延巳

芭蕉不展 *** 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一一《代赠·楼上黄昏 *** 休》李商隐

绕砌□声芳草歇,愁肠学尽 *** 结。一一《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冯延巳

*** 不验 *** 结,只得凄凉对烛房。一一《无题·误语成疑意已伤》钱惟演

何以壮行色,宝剑 *** 结。一一《别意·志士叹水逝》谭嗣同

殷懃为解 *** 结,放出枝间自在春。一一《出定力院作》王安石

小轩愁入 *** 结,幽径春生豆蔻梢。一一《小园春思》陆游

芭蕉不展 *** 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一一《代赠二首》其一李商隐

一从恨满 *** 结,几度春深豆蔻梢。一一《鹧鸪天·寄情》李吕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 *** 结。一一《好事近·花底一声莺》刘翰

倡条冶叶俱无恙,相伴 *** 结暮愁。一一《闲居·弦管春深绕画楼》方行

柔条不学 *** 结,矮树仍参茉莉栽。一一《瑞鹧鸪·东风冷落旧梅台》程垓

殷勤解却 *** 结,纵放繁枝散诞春。一一《 *** ·江上悠悠人不问》陆龟蒙

暂到高唐晓又还, *** 结梦水潺潺。一一《经旧游·暂到高唐晓又还》张泌

2.芭蕉不展 *** 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句的意思

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同向春风:芭蕉和 *** 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 *** ,以 *** 喻女子自己)。

*** 结:本指 *** 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 *** 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 *** ,以 *** 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 *** 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 *** 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柳梢青(蔡伸)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 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

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 *** 空结雨中愁。

回首 *** 三楚暮,接天流。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 *** 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石州慢(贺铸)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

长亭柳色才黄,倚马何人先折?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 *** 结。憔悴一天涯。

两厌厌风月。青玉案(晁补之)彩云易散琉璃脆。

念往事、心将碎。只合人间十三岁。

百花开尽, *** 独自,结恨春风里。小圆幽槛经行地。

恨春草佳名谩抛弃。簇蝶罗裙休将施。

香残烛烬,微风触幔,仿佛娇嚬是。念奴娇(蔡伸)当年豪放,况朋侪俱是,一时英杰。

逸气凌云,佳丽地、独占春花秋月。冶叶倡条,寻芳选胜,是处曾攀折。

昔游如梦,镜中空叹华发。邂逅萍梗相逢,十年往事,忍尊前重说。

茂绿成阴春又晚,谁解 *** 千结。宝瑟弹愁,玉壶敲怨,触目堪愁绝。

酒阑人静,为君肠断时节。满江红和高子文春津道中(蔡松年)梁苑当时,春如水、花明酒冽。

寒食夜、翠屏入照,海棠红雪。底事年来常马上,不堪齿发行衰缺。

解见人、幽独转寒江,樽前月。平生友,中年别。

恨无际,那容发。萧闲便归去,此图清绝。

花径酒垆身自在,都凭细解 *** 结。尽世间、臧否事如云,何须说。

满江红(程垓)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却。

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

衣上雨,眉间月。滴不尽,颦空切。

羡栖梁归燕,入帘双蝶。愁绪多於花絮乱,柔肠过似 *** 结。

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瑞鹧鸪(程垓)东风冷落旧梅台。

犹喜山花拂面开。绀色染衣春意静,水沈熏骨晚风来。

柔条不学 *** 结,矮树仍参茉莉栽。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

【唐】李商隐代赠楼上黄昏 *** 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 *** 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杜甫江头四咏· *** *** 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人念。

【唐】陆龟蒙 *** 悠悠江上无人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 *** 结,纵放繁枝散涎香。

【元】元好问赋瓶中杂花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 *** 嗅味同。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熏染费春工。【唐】牛峤感恩多两条红粉泪,多少香闺意。强攀桃李枝,敛愁眉。陌上莺啼蝶舞,柳花飞。柳花飞,愿得郎心,忆家还早归。自从南浦别,愁见 *** 结。近来情转深。忆鸳衾。几度将书托烟雁,泪盈襟。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古今关于 *** 的诗词之二

【明】许邦才 *** 花苏小西陵踏月回,香车白马引郎来。当年剩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

【清】 *** 言咏白 *** 花几树瑶花小院东,分明 *** 傍帘栊;冷垂串串玲珑雪,香送幽幽露簌风;稳称轻奁匀粉后,细添簿鬓洗妆中;最怜千结朝来坼,十二阑干玉一丛。

【北宋】毛文锡《更漏子》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 *** 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南唐】李煜一斛珠·香口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 *** 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南宋】王十朋点绛唇·素香 ***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宋】陈允平摸鱼儿倚东风、画阑十二,芳阴帘幕低护。玉屏翠冷梨花瘦,寂寞小楼烟雨。肠断处。怅折柳柔情,旧别长亭路。年华似羽。任锦瑟声寒,琼箫梦远,羞对彩莺舞。文园赋。重忆河桥眉妩。啼痕犹溅纨素。 *** 共结相思恨,空托绣罗金缕。春已暮。踪燕约莺盟,无计留春住。伤春倦旅。趁暗绿稀红,扁舟短棹,载酒送春去。

【唐】韦庄悼亡姬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若无少女花应老,为有姮娥月易沈。竹叶岂能消积恨, *** 空解结同心。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古今关于 *** 的诗词之三李珣河传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愁肠岂异 *** 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 *** 空结雨中愁。回首 *** 三楚暮,接天流。芭蕉弯弯如月牙, *** 凄凄似别离, *** 欲减别离痛,却频增几多恨!离别话语在耳畔,心语丝丝在道旁。怎知离愁恰难渡!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 *** 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近代】王国维点绛唇(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 *** 雪。

关于 *** 结的诗句及意思 1.芭蕉不展 *** 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句的意思

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同向春风:芭蕉和 *** 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 *** ,以 *** 喻女子自己)。

*** 结:本指 *** 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 *** 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 *** ,以 *** 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 *** 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 *** 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柳梢青(蔡伸)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 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

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薄霭的意思?薄霭的意思和读音-第1张图片-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 *** 空结雨中愁。

回首 *** 三楚暮,接天流。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 *** 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石州慢(贺铸)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

长亭柳色才黄,倚马何人先折?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 *** 结。憔悴一天涯。

两厌厌风月。青玉案(晁补之)彩云易散琉璃脆。

念往事、心将碎。只合人间十三岁。

百花开尽, *** 独自,结恨春风里。小圆幽槛经行地。

恨春草佳名谩抛弃。簇蝶罗裙休将施。

香残烛烬,微风触幔,仿佛娇嚬是。念奴娇(蔡伸)当年豪放,况朋侪俱是,一时英杰。

逸气凌云,佳丽地、独占春花秋月。冶叶倡条,寻芳选胜,是处曾攀折。

昔游如梦,镜中空叹华发。邂逅萍梗相逢,十年往事,忍尊前重说。

茂绿成阴春又晚,谁解 *** 千结。宝瑟弹愁,玉壶敲怨,触目堪愁绝。

酒阑人静,为君肠断时节。满江红和高子文春津道中(蔡松年)梁苑当时,春如水、花明酒冽。

寒食夜、翠屏入照,海棠红雪。底事年来常马上,不堪齿发行衰缺。

解见人、幽独转寒江,樽前月。平生友,中年别。

恨无际,那容发。萧闲便归去,此图清绝。

花径酒垆身自在,都凭细解 *** 结。尽世间、臧否事如云,何须说。

满江红(程垓)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却。

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

衣上雨,眉间月。滴不尽,颦空切。

羡栖梁归燕,入帘双蝶。愁绪多於花絮乱,柔肠过似 *** 结。

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瑞鹧鸪(程垓)东风冷落旧梅台。

犹喜山花拂面开。绀色染衣春意静,水沈熏骨晚风来。

柔条不学 *** 结,矮树仍参茉莉栽。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

三、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 这里荏苒是什么 意思啊

1、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2、【赏析】此作,1 *** 3年8月22日写于北京,选自《杂拌儿》。多年前,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散文一篇,以风格不同、各有千秋而传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3、南京秦淮河,它那旖旎的风光,尤其是它那蕴含历代兴亡的史迹,历来就是许多 *** 人墨客歌咏凭吊的场所。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 *** 恨,隔江犹唱 *** 花。”把对秦淮美景的抒写与对时局的深沉感慨结合了起来。到了清代,孔尚任作传奇《桃花扇》,更是极写秦淮河笙歌繁华的气象和国破家亡的惨景。因此人们神往秦淮河,正如朱自清文中所说的那样,不

4、仅是因为它那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美景,实在是有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5、这两篇散文写于“五四” *** 风潮刚刚过去三四年的时候。当时,随着 *** 的深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比之“五四”当时来,整个文化领域显得比较冷落。由于新的 *** *** 还没有到来,一些知识分子感到前途茫茫,正如茅盾所指出的那样:“到了‘五卅’的前夜为止,苦闷仿徨的空气支配了整个文坛,即使外形上有冷观苦笑与要求享乐和 *** 的分别,但内心是同一苦闷彷徨。走向十字街头的当时的文坛只在十字街头徘徊。”(《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这两篇同题散文当可印证这一点。我们从文章中不难看出,无论是俞平伯还是朱自清,由于他们都困缚在知识分子的狭小天地里,因而他们也就不可能从秦淮河的历史和现状里,发掘出更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来。他们也有所不满,有所追求,但是又感到十分迷惘,因而文中就都有着一种怅惘之感。他们不掩饰自己思想上的苦闷。朱自清写道:“这实在是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俞平伯则写道:“其实同被因袭的癣趣所沉浸。”他们都有着一种精神的渴求,想借秦淮之游来滋润心灵的干枯,慰藉一下寂寞的灵魂,这里多少还回荡着一点“五四”时期个 *** 解放的呼声,虽则这呼声是那么轻微。但是山水声色之乐,毕竟不能解除他们精神上的苦闷,他们也不能像古代一些文人那样放浪形骸,因而在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上,他们处处显得拘谨,显得与环境很不协调。结果自然是乘兴而去,惆怅而归。

6、但是在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中,我们又可以发见他们不同的地方。在如画的美景中,朱自清抒发的是难以消受或不堪消受的心境,对那怡人娱目的美景和粗率不拘的歌声,有着一种热切的依恋,感情上比较强烈,而这一切,写来又是那么朴直,不加文饰,更表露作者朴实诚恳的 *** 格。有人说朱自清是“文如其人”。他的“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这是很中肯的评论。而俞平伯作文,喜欢在抒情写景之中,阐发所谓“主心主物的哲思”,置身在秦淮河这所谓“六朝金粉”的销金窟里,他虽则被这“轻晕着的夜的风华”所陶醉,但是所感到的“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与怪样的朦胧。”“我们无法使人信它是有,我们不信它是没有,勉强哲学地说,在或近于佛家的所谓‘空’”。比之朱自清的热切依恋之情来,俞平伯表现得冷静、理智,他在文章中极力要造成一种空灵、朦胧的意境,就像水中月、镜中花似的,使人捉摸不定。因而文中有些段落,不仅有一种淡淡的苦涩之感,而且使读者感到有些玄妙。

7、人们常常说,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因而文学作品的题材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文艺也才能百花齐放。这些自然是很对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一步考察的话,还会发现,即使是同样的题材,在有才能的作家的笔下,由于不同的风格和流派,甚至由于不同的 *** 格和气质,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使同一题材的作品,呈现不同的风貌。一样的灯彩月影,一样的歌吹泛舟,在朱自清和俞平伯的笔下,写得却是各呈异彩。俞平伯是首次来到秦淮河上,朱自清则是重游,因此,那文章一开头,就大为不同。“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这突如其来的两句,一下子就把这位初来者的欣悦并略带惊奇的心情勾勒出来了。而那位重游者,在文章的开头,却只是比较平直的段交代:“一 *** 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练,朴素亲切。俞平伯写散文追求一种“独特的风致”,遣词造句方面,他吸收了明人小品的某些长处,比较古朴、凝练。在整个格局方面,他又喜欢在细腻柔婉的描写中, *** 一些哲理的分析,因此他的散文,就有着一种情与思、热与冷的结合。虽则有些地方显得比较繁缛,但也不乏机智的富有情味的描写,比如“小船儿载着我们,在大船缝里挤着,挨着,抹着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这“挤着”、“挨着”、“抹着”,很有生活实感,写出了秦淮河上一派喧哗景象。特别是“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更有哲理的意味。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有形或无形的联系。坐在小船上看风光,殊不知这一叶小舟本身也是河上的风光,每一个赏灯玩景之人,都成了秦淮河风光的组成部分。在这里,情与思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了。同是写船出大中桥,来到秦淮河最为繁华的地方,朱自清写来从容舒徐,在俞平伯笔下,却是奇峰突起:“船儿俏俏地穿出连环着的三个壮阔的涵洞,青豁夏夜的韶华已如巨幅的画豁然而抖落。哦!凄厉而繁的弦索,颤岔而涩的歌喉,杂着吓哈的笑语声,劈拍的竹牌响,更能把诸楼船上的华灯彩绘,显出火样的鲜明,火样的温煦了。”色彩似乎更为浓烈更突显出这位初来者的惊奇与欣喜。

8、俞平伯是谙熟古典小说词曲的,因此在这篇散文中,随处可见他在这方面的功力。他把这些文艺样式的用词融汇在一起,并不显得突兀或错杂,反而增添了文章的生气和丰采。比如“今天的一晚,且默了滔滔的言说,且舒了恻恻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话。”这一段颇像古典词曲的句式,用在这儿,却也显得自然而风趣。“时有小小的艇子急忙忙打桨,向灯影的密流里横冲直撞。冷静孤独的油灯映见黯淡久的画船(?)头上,秦淮河姑娘们的靓妆。茉莉的香,白兰花的香,脂粉的香,纱衣裳的香……微波泛滥出甜的暗香,随着她们那些船儿荡,随着我们这船儿荡,随着大大小小一切的船儿荡。有的互相笑语,有的默默不响,有的衬着胡琴亮着嗓子唱。一个,三两个,五六七个,比肩坐在船头的两旁,也无非多添些淡薄的影儿葬在我们的心上——太过火了,不至于罢,早消失在我们的眼皮上。不过同是些女人们,你能认识那一个面庞?谁都是这样急忙忙的打着桨,谁都是这样向灯影的密流里冲着撞;又何况久 *** 的她们,又何况飘泊惯的我们俩。当时浅浅的醉,今朝空空的惆怅;老实说,咱们萍泛的绮思不过如此而已,至多也不过如此而已。你且别讲,你且别想!这无非是梦中的电光,这无非是无明的幻相,这无非是以零星的火种微炎在大欲的根苗上。扮戏的咱们,散了场一个样,然而,上场锣,下场锣,天天忙,人人忙。看!吓!载送 *** 的艇子才过去,货郎旦的小船不是又来了?一盏小煤油灯,一舱的什物,他也忙得来像手里的摇铃,这样丁冬而郎当。”整整这么一段,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有着一种诗词的韵律美。从它的句式和韵律来看,这一段无异是一段散曲,看得出来,作者在这些地方是着意经营的,但又不使人感到前后不协调,反而使文章平添了不少风采,增加了读者许多兴味,应该说,这些地方都是得力于作者古典文学修养的深厚.

9、纸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浓墨重彩为它猛绘一笔,再次展现了浓装艳丽秦淮河的风采。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入发思古之幽情。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更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诗、如画、如梦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正所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历史是秦淮河的养料,可以说历史成就了秦淮河,没有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义。作者从现实走进历史回忆,从形态与神态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作者由灯开始堕入历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行走的船只,雾里看花,尽是飘飘然,朦朦胧胧;飘渺的歌声,似幻似真……作者借助对历史影象缅怀,将秦淮河写得虚虚实实、朦朦胧胧,让人陶醉,令人神往。作者本着力于秦淮河的自然景观,却以歌妓的出现淡化了自然和他的审美情趣。作者把自己当时那种想听歌,却又碍于道德律的束缚,一心想超越现实,但又不能忘却现实的矛盾心情剖析得淋漓尽致,真实具体,那种情真意却,给予读者极大的感染力,而意蕴深厚自然。为梦中回到现实,做好了铺垫。总的来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明显地体现了朱自清散文慎密、细致的特色。朱自清在描绘秦淮河的景色时,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展现一幅令人缅怀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影象。

关于薄霭的意思和薄霭的意思和读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意思 读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