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淡这个字怎么读和淡的拼音怎么写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淡”字的由来及演变历史
1、淡[淡、啖,读音作tán(ㄊㄢˊ),不可读作dàn(ㄉㄢˋ)]
2、之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周武王给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字讹为氏。
3、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纣王十分无道,屡次规劝他,纣王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杀自己哥哥,于是就不听劝谏。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
4、据史籍《姓苑》记载,上古周武王姬发攻灭商纣建立周王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周武王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邑,爵位是公爵。
5、在微子启的后代中,有人在春秋时期被封在郯邑(今山东临沂郯城),子爵,建有郯国,因称其为“郯君”、郯子,史称“郯子国”。当时,郯子国的疆域包括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是“周五十里”的小国。
6、郯子国弱小,周边又有十个诸侯国,有鄟国、祝其国、莒国、向国、鄅国、鲁国、鄫国、邳国、钟吾国,其中的莒国、鲁国、鄫国皆为一时强邻大国,郯子国只能依附大国而生存,并不得不在战国时期迁徙到沐阳地区,与滕国为邻。
7、郯子国传国至第三十六代,在周威烈王姬午十二年(越王朱勾三十五年,公元前414年)著名的“越灭滕、郯之战”中,最终被越 *** 队灭亡,其王族子孙以及部分国人遂以国名为姓氏,但改为谈氏。
8、谈氏一族中后有人在书写姓氏时因字讹而成为淡氏,世代相传至今。郯国故城于1997年被山东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零陵淡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10、据宋朝文士曾敏行所撰《独醒 *** 》记载:“零陵淡山有石岩,中空,可容千人。东南有石窗,眺望甚远。相传以为其地宜淡竹,而山因得名。或云旧有淡姓人居之。”这是淡氏姓源所出的另一支。
11、著名宋朝大文豪黄庭坚在名诗《题淡山岩二首》中吟道:“淡山淡姓人安在,徵君避秦亦不归。石门竹径几时有,琼台瑶室至今疑。回中明洁坐十客,亦可呼乐醉舞衣。阆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淡岩天下稀。”
12、零陵(今湖南永州零陵)是古代湘桂走廊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县份,但其县治所在地长期以来模糊不清,据近人考证,认为位于今兴安县北的城子山古城址就是汉朝时期零陵县治的所在地。
13、第三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时期同州刘氏族人,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14、明朝时期同州(今陕西大荔)的一支刘氏族人,因与朝廷奸恶宦官刘瑾同姓而感到羞耻,便将全族人改刘氏为淡氏,世代相传至今。
15、其实,明朝大宦官刘瑾原本就姓谈,陕西兴平人,因家境贫困,他六岁时被 *** 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 *** ,遂冒姓为刘氏。刘瑾后来专门派侍太子朱厚燳,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太子信任。朱厚燳继位为明武宗之后(公元1505~1521年在位),刘瑾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 *** 的宝座。
16、权力的集中和依仗明武宗, *** 了刘瑾的贪欲。他利用权势,肆意 *** 。他劝明武宗下令各省库藏尽输京师,从中 *** 大量银两。他公然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仄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有人为了行贿,只好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京债”。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送礼。此外,他还派亲信到地方供职,为其敛财。据《明武宗实录》记载,刘瑾“用侍郎韩福,肆虐湖广,馈银至十余万两”。善行贿者,往往官运亨通,如巡抚刘宇,先后向其行贿数万银两,官位也随之上升至吏部尚书。
17、刘瑾的贪婪与专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安化王朱寘鐇就趁机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农历4月发动了叛乱。由于安化的叛乱并不得人心,因此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另一不满刘瑾的监军 *** 张永则就利用献俘之机,向明武宗揭露了刘瑾的一系列罪状,因此刘瑾在张狂了五年之后被捕下了天牢。锦衣卫不但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还搜出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经“会审”后,刘瑾被判以凌迟。同年农历8月,刘瑾伏诛,刽子手故意慢刀施刑,共行刑三天,刘瑾才在惨嚎中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当时,原来受过刘瑾 *** 的人们,纷纷用一文钱买下刘瑾已被割成细条块的肉吃下,以解心头之恨,那刽子手也发了一笔“横财”。
18、同州的刘氏族人声称是“因恶奸宦刘瑾而改姓”,怎么偏偏就改到了他的本姓上?恐怕此说难以成立!在古代,人们对于姓氏视逾生命,除了帝王赐姓只得尔之以外,在不得不进行改姓之时,总是要反复推敲姓氏用字并考究典故,是非常严谨之举。因此,与兴平近为乡邻的同州刘氏族人,是不可能不知其原姓为“淡”的,而且,在刘瑾权势熏天之际改为淡氏,反而倒是确有献媚投靠之嫌!
19、因此,该支“刘改淡”另有明显的其他隐义,有待进一步考证。
20、第四个渊源:源于公孙氏,出自清朝初期湖北但氏族人,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21、今四川省广安市一带的淡氏,本为但氏,源出公孙氏(见本书“0535姓氏略考-但姓”的之一个渊源)。
22、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初年,大规模的国内战争基本平息,康熙大帝决定由湖广地区(主要是湖南、湖北) *** 到因战乱而人丁凋敝的四川开荒种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23、湖北孝感但氏一族的但正乡之长子但懿麒、次子但懿麟弟兄二人及亲属子女五人,由原籍迁到四川省重庆府合川龙市镇石板场大水河一支总图(新房子)居住。由于来得比较迟,土地已 *** 占完毕,不得已,就用一对鹅、两匹布与先期到达的亲戚周氏家族换来田谷一百二十挑耕种。因土地实在太少了,但懿麟在二年便迁至今广安地区居住,并于清康熙五 *** (己亥,公元1719年)农历5月21日继立其兄但懿麒的次子但宏武为嗣。
24、但懿麟迁到广安之后,将其姓氏由“但”改为“淡”,由此衍派出广安淡氏一族。该族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前 *** *** 副 *** 、 *** *** *** 的母亲淡邓氏(闺名失考)。
25、按今天湖北宜昌“地产大王”淡寿淋的考据,广安淡氏家族的历史,是明末清初开始的,由始祖淡江宏父子(淡自祯,淡自祥,淡自福)四人从湖北麻城孝感乡高阶檐(今湖北孝感)移徒西蜀(今四川)的途中,走失了淡自祯,淡自祥兄弟二人(淡自祯大约流动到陕西汉中一带,淡自祥大约流动到四川广元一带),只有淡江宏,淡自福父子二人入川至广安淡家坝(恒升坝潭龙小湾)定居。
26、清顺治末年,淡自福之子淡之元,淡太元兄弟二人相继出世,至清康熙中期,兄弟分居。淡之元定居在光安恒升镇保卫村(夜花沟),淡太元在留居在原地。
27、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淡之元后裔共有五大房(原有七房,其中第五房和幺房绝嗣)。以淡凝一为首筹资修建了宗祠,并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12年)竣工,同时刻碑立规,上祠派衍“少昊”,几百年来惯呼为“老祠堂”。而淡太元后裔所建的祠堂则被后人呼为“新祠堂”或“下祠堂”,派衍为“秦关”。
28、虽然上、下两祠的排行字辈不同,但两祠的辈份关系从清代到现在,几百年来一直没有错乱,因祠祀祖乃同胞兄弟。
29、 *** 的母亲邓淡氏是下祠第十二世淡以忠,淡以明的同胞姐姐,出生在广安恒升镇潭龙村淡家新湾(清道台府)。淡氏家族在清朝世议为官,第九世淡春台曾为母亲守孀,建有当时闻名半个中国的‘淡周氏节孝牌坊’。
30、广安淡氏族人根源在湖广。在 *** 三年(公元1914年),上祠第十世淡义如在陕西做生意时,遇到一个淡氏当地人,据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四川逃难过去的。另据族谱记载,上祠次房已移徒合川。 *** 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11月到广安恒升办事的但军长(但懋辛),就是合川人,但懋辛听他爷爷说,其祖辈是广安淡家坝人,以前也是淡氏。
31、因此本书认为,该姓氏家族到底是“但改淡”,还是“淡改但”,还有待进一步详细考证。
32、附_著名中国 *** *** 军陆军上将但懋辛。
33、但懋辛:(公元1886~1965年),一名但兴茂,字怒刚;四川合川盐井人,一说四川荣县人。著名中国 *** *** 军陆军上将。
34、但懋辛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12月留学日本东斌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1月回国,积极从事反清活动。
35、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1月,但懋辛出任蜀军 *** 参谋长。 *** 元年(公元1912年)2月任蜀军 *** 川南军总司令,4月任四川都督府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团务督办,7月任川军第五师参谋长。 *** 二年(公元1913年)8月,出任四川讨袁军副参谋长兼前敌指挥官,失败后先后 *** 于上海、 *** 、日本。
36、 *** 四年(公元1915年)12月,但懋辛任护 *** 四川招讨使署参谋长。 *** 五年(公元1916年)7月任川军第五师第九旅旅长。 *** 七年(公元1918年)5月任四川靖 *** 之一师师长。 *** 九年(公元1 *** 0年5月任川军之一军军长。 *** 十一年(公元1 *** 2年)11月任川东边防督办。 *** 十二年(公元1 *** 3年)7月任四川讨贼军之一军军长。 *** 十三年(公元1 *** 4年)因不满 *** 所为,脱离军职,先在上海、后到北京居住。
37、 *** 二十年(公元1931年)3月,但懋辛赴日本神户暂居。 *** 战争爆发后,但懋辛立即回国担任 *** *** 国防 *** 会上将军事参议员,后出任 *** *** *** 参政会参政员, *** 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起出任四川省第二区 *** *** ,之前曾赴广安公干,就是淡寿淋考证的“ *** 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11月到广安恒升办事的但军长”。
38、1949年冬,但懋辛协助 *** 地下组织进行策反工作,12月30日在成都 *** ,迎接解放,并发表声明拥护中国 *** 。
39、但懋辛后担任了 *** *** 西南军政 *** 会 *** 、西南行政 *** 会 *** 兼 *** 长、四川省 *** 副 *** 、民革 *** *** 、民革四川省委主委等职。
40、1965年11月7日,但懋辛在成都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二、醴这个字怎么读
1、醴字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说文》、《周礼·酒正》等文献中。在《说文》中,醴被解释为“酒一宿孰也”,意思是酒酿造了 *** 之后熟成的状态。
2、甜酒:一种用甜酒酿造的酒,味道醇厚甘甜。
3、甘甜的泉水:指泉水甘甜可口,常被用来酿造甜酒。
4、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竖、横折、横、竖、竖、横、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5、一、在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中,醴酒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种用甜酒酿造的酒,其口感醇厚甘甜,深受人们的喜爱。据史 *** 载,早在商周时期,醴就已经成为了宫廷中的佳酿,被视为珍贵的饮品。
6、二、除了作为饮品,醴在古代还被用于祭祀和礼仪。在古代中国的祭祀仪式中,醴常常作为祭品供奉给神灵和祖先。在皇帝登基、册封皇后等重大典礼中,醴酒也是必不可少的饮品。
7、三、除了甜酒和甘甜的泉水,醴还有另外一个含义——甘露。在古代神话中,甘露常常被描述为一种天降的神水,具有神奇的功效。而醴酒和甘甜的泉水也被视为甘露的一种,它们能够带给人们健康、长寿和幸福。
8、四、到了现代,虽然醴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但是在一些地方,它仍然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饮品。在一些传统的酒肆和餐馆中,你可以品尝到各种不同风味的醴酒。
9、五、总的来说,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的象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甜酒还是甘甜的泉水,醴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淡怎么读
1、"淡"是一个单音节词,读音为dàn。它作为形容词,表示“不浓烈、不强烈、不咸、不甜”的意思。比如,我们可以用“淡水”来形容没有盐分的水,用“淡茶”来形容没有添加糖的茶水,用“淡季”来形容旅游旺季之外的旅游淡季等等。当然,“淡”也可以用来形容心情、味道等事物。例如我们说“今天的阳光有些淡,感觉不太热烈”,或者“这道菜的味道有些淡,我觉得需要加点盐调味”。
2、除了这个常见的读音“dàn”,在某些方言中,“淡”也会读成“tan”或“dan”。但在普通话中,一般只有“dàn”这个读音。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淡”读音简单,但在汉字中,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例如在诗词中,“淡”一词被用来形容那种静谧、清净的意境,表达内心的柔和、淡然之情。诸如“清溪淡水何人共,憔悴愁心独不闲”,“淡云轻雾任风卷,明月清风共一般”等等,都是经典的表现“淡”这种意境的例子。
四、“淡”的繁体字怎么写
“淡”字没有简化过,这个字的本身就是它的繁体字。
读作dàn,部首是三点水部,笔顺是点、点、提、点、撇、撇、点、点、撇、撇、捺,共11画。
①稀薄,跟“浓”相对:淡墨|天高云淡。
②味道不浓或特指不咸:清淡|淡而无味|尝尝咸淡。
③颜色浅,与“深”相反:淡青|淡绿|淡黄|暗淡。
④不热情;不在意:冷淡|淡然处之。
⑥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话|扯淡|平淡无味。
相关组词有冷淡、平淡、淡色、淡忘、咸淡、暗淡、淡水、浓淡、淡泊、惨淡等。
2、释义:指冷落、怠慢、不亲热。
3、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二一:“买车的心既已冷淡,对别人家的车就漠不关心。”
3、出处: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大抵本领 *** ,作品寓意深厚,耐人寻味的画家,才敢于在画幅上萧疏平淡地仅仅画上一点东西,而留下很多的空白。”
2、释义:指对于名利冷淡,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贫;恬淡寡欲。
3、出处:茅盾《腐蚀·十月一日》:“既然是的,陈为什么又来‘访问’我?为什么又表示没有什么大不了?而且装出那么淡泊无求的神气?”
2、释义:指印象逐渐淡薄以至于忘记。
3、出处:峻青《秋色赋·瑞雪图》:“战争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有一些健忘人对过去的事情渐渐地淡忘了。”
2、释义:咸和淡的味道;戏剧中的旦角名。
五、浅这个字怎么读 浅的读音
1、浅(拼音:qiǎn、jiān)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常用字)。
2、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水,戋声。浅本义指水不深,也指房屋等处所窄小,引申指时间上的距离短。此外浅也引申为内容、见识、学问、颜色等不深,用作抽象意义。
3、“浅”另有一个音读jiān,古书上叠用成“浅浅”,用来形容水流声,现代已不常用了。
六、浅这个字怎么读
1、(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跟‘深’相对):水~。屋子的进深~。
2、(2)浅显:~易。这些读物内容~,容易懂。
3、(6)(时间)短:年代~。相处的日子还~。
4、【拼音】:qiǎn cháng zhé zhǐ
5、【解释】: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6、【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 *** 陶情,有何不可?”
7、【示例】:做事情不能~,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8、【近义词】:半途而废、浮光掠影
9、【反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10、【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难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淡这个字怎么读和淡的拼音怎么写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