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蒯广州话怎么读,以及蒯粤语广东白话怎读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蒯字粤语怎么读
1、蒯,汉字,读音为kuǎi。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亦可造纸。《左传·成公九年》写道,“蒯草,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另外,蒯也是姓氏。
2、蒯简体部首:刂,部外笔画:11,繁体部首:艸,部外笔画:10,总笔画:16。
3、《唐韵》苦怪切,音喟。《左传·成九年》虽有丝麻,无弃菅蒯。正义:蒯与菅连,亦菅之类。《仪礼·丧服传疏》屦者藨蒯之菲也。《礼·玉藻》《注》蒯席涩,便于洗足也。《张衡·西京赋》草则葴莎菅蒯。《注》蒯草中为索。
4、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三年》攻蒯,蒯溃。《注》河南县蒯鄕是也。
5、又姓。《前汉·蒯通传》蒯通,范阳人。
6、又蒯缑。《史记·孟尝君传注》蒯缑,把劒之物,谓以劒绳缠之。
7、又《韵补》苦对切,音块。引《左传》叶虽有姬姜,无弃蕉萃韵。
8、又《索隐·蒯成侯緤注》引《三苍》,音裴。
二、蒯姓怎么读
1、蒯,姓氏,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一为出自以国名为氏;其二为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其三为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历史名人有蒯光典、蒯通、蒯祥等。
2、蒯得。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3、蒯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 *** 和 *** 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五位门阀。蒯姓在 *** 和 *** 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
4、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5、今湖北省的襄阳市襄城区、宜城县、安陆县、武汉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庆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寿县、六安市、芜湖市、安庆市,江苏省的徐州市、丹阳市、苏州市、盐城市滨海县、淮安市、宜兴市、沭阳县、扬州市江都区,
6、河南省的郑州市、虞城县、洛阳市、商丘市、濮阳市、永城市,山东省的潍坊市、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成武县,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县、衡阳市、益阳市,山西省的朔州, *** 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泽县,贵州省的贵定县,云南省镇雄县,广东省的怀集市、潮洲市,美国,德国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布。
三、蒯瞶怎么读
1、蒯,姓氏,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一为出自以国名为氏;其二为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其三为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历史名人有蒯光典、蒯通、蒯祥等。
2、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的蒯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辩证》记载,商王朝时期有个古蒯国,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蒯国的立国,约在商太宗太甲在位时期(公元前1579~前1577年 *** ),实际上是由宰相伊尹摄政期间所封赐,历经四个世纪之久,在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 *** 过程中被灭掉。
3、 *** 之后,蒯国王族子孙以及部分 *** 便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蒯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4、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得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春秋时期,晋大夫姬得封在蒯地,因氏。”姬得,能征善战,在晋文公姬重耳执政时期(公元前636~前628年)就出任晋国大夫,因在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有功,被晋文公封在故蒯国之地的涧水东岸的蒯邑(今河南洛阳蒯乡),由此世称其为“蒯得”。
5、在蒯得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蒯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蒯氏正宗。蒯氏族 *** 多尊奉蒯得为得姓始祖。
6、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庄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末期,国君主为卫庄公姬蒯聩,他是卫灵公姬元之子,为卫国太子。在卫庄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因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干政而不满,遂想刺杀她,不料刺杀失败,他因此出奔至晋国,后又转至齐国藏匿起来。
7、周敬王姬丐二 *** (卫灵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 *** 年),卫灵公逝世,由于太子出逃在外,便由其孙姬辄出任卫国君主,是为卫出公。在得知 *** 已死后,姬蒯聩潜回卫国,于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在大夫良夫、孔悝立的扶持下夺取了儿子卫出公的君权,将卫出公赶到自己 *** 的齐国,自己成为卫国国君,史称卫后庄公。
8、周敬王四十二年(卫后庄公三年,晋定公姬午三十四年,公元前478年),晋定公悍然出兵干涉卫国,扶持卫中后废公姬般师的儿子姬起立位,是为卫君起,卫庄公则在次乱之中被属下己氏所杀。后世史家为了将卫灵公之子的卫庄公姬蒯聩与卫武公姬和之子的卫庄公姬扬区别开来,便将卫庄公姬扬称作卫前庄公,将卫庄公姬蒯聩称作卫后庄公。到了周敬王四十四年(卫君起三年,公元前476年),卫国大夫石曼尃将卫君起赶下台,迫使其也逃亡到齐国。卫出公又从齐国返回卫国为君,一直在位到周贞定王姬介十三年(卫出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
9、在卫出公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蒯氏,世代相传至今,并因忿晋弑祖,世代告戒绝不与晋源蒯得之系的蒯氏同祠共谱。
10、源于职业,出自秦汉时期军工蒯缑,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蒯缑,亦称缑工,是秦、汉朝时期的专职军工工匠,是 *** 剑、刀的工序之一,即装饰剑、刀之握手的工匠。在上古时期以一种蒯草来缠绕剑把,以适手。以蒯草缠好之剑把,即称“缑”,全称“蒯缑”,其工匠即称蒯缑,或缑工。
11、这在史籍《史记·孟尝君传·注》中有注释:“蒯草名缑,谓把剑之物。言其剑无物可装饰,但以蒯绳缠之,故云蒯缑。”后来多改以丝绦来缠绕剑、刀之握手,仍称其为“蒯缑”,属于精细工种,多为世袭。在蒯缑、缑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称谓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蒯缑氏、缑工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蒯氏、缑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12、◎察看:“赵简子将袭卫,使史墨行~之。”
13、--------------------------------------------------------------------------------
四、蒯广东话怎么读
1、蒯,汉字,读音为kuǎi。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亦可造纸。《左传·成公九年》写道,“蒯草,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另外,蒯也是姓氏。
2、蒯简体部首:刂,部外笔画:11,繁体部首:艸,部外笔画:10,总笔画:16。
3、《唐韵》苦怪切,音喟。《左传·成九年》虽有丝麻,无弃菅蒯。正义:蒯与菅连,亦菅之类。《仪礼·丧服传疏》屦者藨蒯之菲也。《礼·玉藻》《注》蒯席涩,便于洗足也。《张衡·西京赋》草则葴莎菅蒯。《注》蒯草中为索。
4、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三年》攻蒯,蒯溃。《注》河南县蒯鄕是也。
5、又姓。《前汉·蒯通传》蒯通,范阳人。
6、又蒯缑。《史记·孟尝君传注》蒯缑,把劒之物,谓以劒绳缠之。
7、又《韵补》苦对切,音块。引《左传》叶虽有姬姜,无弃蕉萃韵。
8、又《索隐·蒯成侯緤注》引《三苍》,音裴。
五、蒯怎么读姓氏怎么读,蒯曼
2.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亦可造纸。
3.蒯也是姓氏用字,蒯姓,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一为出自以国名为氏。
4.其二为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
5.其三为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
6.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 *** 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
7.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现在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 文、金文。
8.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9.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 *** 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 *** 半岛、 *** 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 *** 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六、蒯怎么读音是什么
繁体部首:艸,部外笔画:10,总笔画:16
1、蒯草 [wool grass]。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花褐色。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也可造纸
2、古地名 [Kuai,an ancient place]。春秋周畿内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麻蒯、菅蒯、蒯邑、缑蒯、老蒯、袃蒯、蒯剑、二蒯
1、麻蒯:指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
《淮南子·说林训》:“有荣华者必有憔悴,有罗纨者必有麻蒯。”
白话释义:有荣华富贵的人必然有烦恼,有绫罗绸缎的人一定有下等衣料做的衣物。
唐刘商《赠严四草履》诗:“轻微菅蒯将何用,容足偷安事颇同。”
白话释义:轻便的草鞋有什么用,走路探路特别有用。
4、缑蒯:即蒯缑。谓以草绳缠绕剑柄。
5、老蒯:民间称呼年老妻子的一种叫法。另一层意思是指行过房的女人。
蒯广州话怎么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蒯粤语广东白话怎读、蒯广州话怎么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