颦怎么读?频颦怎么读什么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怎么读 7

今天给各位分享颦怎么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频颦怎么读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颦字怎么读
  2. 颦这个字怎么读
  3. 颦怎么读什么意思
  4. 颦颦怎么读
  5. 颦 怎么读 解释

一、颦字怎么读

一蹙一颦,读音yī cùyī pín。

1、蹙,读音为cù,通“蹴”,有紧迫、皱,收缩、局促不安之意。

2、颦,读音为pín,表示皱眉,如一颦一笑、东施效颦。

(1)作为动词,表示皱眉,出自唐代李群玉《黄陵庙》:“犹如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译文:仿佛看出她们蹙着眉黛,隔着湘水,仍在朝朝暮暮地遥望远处不可企及的九疑山,默默无言地翘盼着舜帝的归来。

(2)作为形容词,表示忧愁,如颦呻(忧愁叹息)。

(3)作为名词,“颦颦”是林黛玉的字,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见面时为其取字“颦颦”。

解释:指脸上喜怒哀乐的神情变化。

引证:《韩非子·内储上》:“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翻译:我知道贤明君主珍惜一举一动,一皱眉头,一个笑脸,都是有感而发。

例句:有些记忆,被永远定格在那些充斥着甜蜜的一颦一笑里。

颦怎么读?频颦怎么读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解释:指高兴、愤怒、悲哀和快乐这四种感情。泛指人的各种不同感情。

引证: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翻译: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例句: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二、颦这个字怎么读

1、汉字笔画名称:竖、横、竖、横、竖、撇、撇、横、撇、竖、横折、撇、点、撇、竖、横折、撇、横、竖。

2、东施效颦:喻不顾自己具体条件,盲目地仿效别人,结果恰得其反。

3、颦:动词,形声。从频,卑声,又如颦眉,皱眉,一颦一笑。

4、颦笑,皱眉和欢笑,颦蛾,皱眉。

5、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捧心皱眉,其里丑女以为美而模仿。

6、忧愁:如颦呻,忧愁叹息,常用词组。

7、皱眉皱额头,比喻忧愁不乐,双眉颦蹙。

三、颦怎么读什么意思

1、动词:皱眉。(组词):颦眉、颦蹙。唐.李白〈怨情〉诗: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唐.李贺〈夜坐吟〉: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娥。

2、形容词:皱着眉头,忧愁不乐的样子。唐.骆宾王〈王昭君〉诗: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

3、笔顺:竖横竖横竖撇撇横撇竖折撇捺撇竖折横横撇横竖。

4、七十二峰南望远,翠娥犹学捧心颦。——姑苏台·明·朱朴。

5、新声蹙巧蛾颦黛,纤指移——鹧鸪天其四·金·刘仲尹。

6、掀唇击掌 *** 尽,能令人喜能令颦。——君不见苕川席上戏赠晋陵朱说书·明·王叔承。

7、绣帷幽梦断难续,想像翠黛颦修眉。——次韵东坡跋周昉所画欠申美人·宋·朱之才。

8、不笑不言,倚席以颦。——三次四言韵二首其二·宋·洪炎。

9、溪风为呜咽,江月亦含颦。——听邻舟美人琵琶·明·李云龙。

10、新声蹙巧蛾颦黛,纤指移?雁著丝。——鹧鸪天·璧月池南翦木栖·金·刘仲尹。

四、颦颦怎么读

1、是林黛玉别称。出自《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见面时为其取字“颦颦”,原文如下:

2、……宝玉笑道:"我送 *** 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 *** 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3、后来红楼梦中诸儿女皆称林黛玉为颦儿。

4、颦是把眉头皱起来,是一种病态美。具有这种相貌特征的女子,在唐朝以前极为少见,知名的只有西施一人,唐朝之后却广泛见于 *** 女子当中。涉及这些眉毛颦蹙的 *** 女子的诗词、图画比比皆是。李白、李涉、唐寅都有非常优美的诗篇传世,李白诗集《闰情》中的一首,名字叫《怨情》全诗如下: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涉:( *** 作)《听歌》全诗如下:飒飒先飞梁上尘,朱唇不动翠眉颦。愿得春风吹更远,直教愁杀满城人。唐寅美不胜收的《一剪梅。雨打梨花》全诗如下: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 *** ,月下 ***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漫兴十首》之五更为黛玉的名、字、别号提供了可寻之迹。全诗如下:平康巷陌倦游人,狼藉桃花病酒身;短梦风尘千里笛,多情弦索一床尘。黄金谁买长门赋,黛笔难描满额颦,惟有所欢知此意,共烧高烛赏余春。可见这种具有“颦蹙”相貌特征的女子在唐朝以及唐朝之后的 *** 女子当中是何其多见。

5、从唐朝开始 *** 在中国得到大力发展, *** 里有专门管 *** 品的 *** 王菩萨,是一个很重要、很隐秘的角色。在清朝,一般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菩萨,但了解的人很少。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 *** 》,赵姨娘就问马道婆:"前日我送了五百钱去,在 *** 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在清朝贵族家庭,服 *** 是很平常的事,比如在第三回,大家一看见林黛玉就知道她有不足之症,立即问她平常吃什么 *** 。"或许“颦蹙”这种相貌特征与某种印度商品有联系。

6、颦字在佛经里也是一个重要字眼,并且对这个字作了专门解释。原文如下:蹙眉作颦。亦并也。眉并一处。《 *** 积经》认为“颦眉”婇女应当快受乐。原文如下:汝今面目如青莲,云何颦眉不畅适,今此婇女甚殊特,微妙清净等诸天,各各善解诸伎术,歌舞音乐悉能通,汝应与此相娱乐,云何忧愁如毒箭?汝今应当快受乐,非是忧愁苦恼时。《成实论》认为“有触常在身内”因而出现“疼痹。颦呻。 *** 。”等症状。原文如下:或从劖刺。或因鞭杖。生异种识。或有触常在身内。非如寒热等从外假来。所谓猗乐。疲极。不疲极。若病若差。身利。身钝。懒重。迷闷。瞪瞢。疼痹。颦呻。 *** 。饱满。嗜乐。不乐。懵等诸触。各生异识。《佛本行集经》说“颦眉”的人喜欢弄婴儿、弄鸟、左顾右盼、长嘘叹息、好动等等,说得很准,与描写林黛玉的许多情节非常吻合。原文如下:或弄婴儿。或弄诸鸟。或复行步。顾盻左右。或复颦呻长嘘叹息。或以脚指傍画于地。或歌或舞。《妙法莲华经》认为应当忍受颦蹙之人的恶口。原文如下: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远离于塔寺,如是等众恶,念佛告敕故,皆当忍是事。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说佛所嘱法。《妙法莲华经》认为“颦蹙而怀疑惑”佛经的人要受罪报,原文如下: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 *** ,若狗野干,其影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 *** ,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罪报。

7、由此可见黛玉曰“颦颦”“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佛经或印度商品,宝玉所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并非虚言,估计之前有精通佛经的人或者 *** 中人指点过他。

五、颦 怎么读 解释

五笔86:HIDF五笔98:HHDF仓颉:YOHWJ

笔顺编号:212123313253432511312四角号码:21406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98A6

1.皱眉:~眉。一~一笑。~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东施效~(喻不顾自己具体条件,盲目地仿效别人,结果恰得其反)。

1.(形声。从频,卑声。本义:皱眉)同本义 [knit the brows]

犹如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唐·李群玉《黄陵庙》

2.又如:颦眉(皱眉);一颦一笑;颦笑(皱眉和欢笑);颦蛾(皱眉);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捧心皱眉,其里丑女以为美而模仿)

1.忧愁 [sad;worried]。如:颦呻(忧愁叹息)

颦怎么读和频颦怎么读什么意思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怎么 意思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