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陈廷敬怎么读,以及清朝陈廷敬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廷怎么读 拼音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如朝廷、宫廷、廷杖、廷试、廷对等。官署,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如县廷、府廷等。庭院,院子,通“庭”,如满堂盈廷、听于廷等。朝位,位置,如奇与正恒不同廷等。公正,如廷尉等。
廷字是一个形声字,从廴(yǐn),壬(tíng)声。廴是建之旁,有引长之义。本义是朝中。廷字在甲骨文、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楷书等不同的文字体系中都有出现,但形体有所不同。
“庭”字就是从“廷”字演变而来。《说文》说:“庭者,室之前也。从土从廷。”《说文解字注》说:“从土从廷。土者室也。言室之前也。”《广雅·释宫》说:“庭者,在室之前也。”可见,“庭”字就是表示屋前之地,“廷”字就是表示朝中之地。
顺治十五年(1658年),20岁的陈敬以举人身份来到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顺治皇帝亲自主持殿试,并给每位进士赐名。当轮到陈敬时,顺治皇帝说:“你的名字太简单了,我给你加一个‘廷’字吧。”于是,陈敬就改名为陈廷敬。
这个名字不仅伴随了他一生,还留在了史册上。陈廷敬是清朝著名的清官和 *** 家,曾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户部尚书等职,为康熙盛世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廷臣:朝臣,指在朝廷中侍奉君主的大臣。例句:他虽然是个年轻人,却已经是朝廷中的重要廷臣,受到皇帝的信任和赏识。
廷试:科举时代皇帝亲自主持的最后一次 *** ,在紫禁城内进行。例句:他参加了三次廷试,都没有中选,心灰意冷之下,决定放弃仕途,隐居山林。
盈廷:满堂盈庭。例句:他的儿女都是有成就的人,每逢佳节或生日,都会回家团聚,家里总是盈廷欢笑。
二、清代名士陈廷敬简介是怎样的
1、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为清代名士,因考取进士入宫为官,曾任经筵讲官,工部、吏部、刑部、户部尚书,与儿子一起编修《康熙字典》,为人正直忠义,所具文学底蕴深厚,著有《午亭文编》等广为流传,在文坛上具有一定影响。
2、?陈廷敬为清代名士,因考取进士入宫为官,曾任经筵讲官,工部、吏部、刑部、户部尚书,与儿子一起编修《康熙字典》,为人正直忠义,所具文学底蕴深厚,著有《午亭文编》等广为流传,在文坛上具有一定影响。
3、 1639年,陈廷敬出生在现今的山西省,家中可谓是书香门第,但祖父因屡不中第遂从商。
4、 1658年,十九岁的陈廷敬进京考取进士,授予官职,其本名为陈敬,为与同名中第者区别,朝廷赐名为“廷敬”。
5、 1661年,康熙即位时,陈廷敬因学识丰富官为翰林院学士,负责弘德讲学。
6、 1673年,告假回乡十年的陈廷敬重回 *** ,于1676年,担任经筵讲官,为康熙讲课。
7、 1684年,陈廷敬为左都御史,兼任户部钱法,提出改制钱币法以杜绝私造钱币现象,免去铜税,便民参与采矿,提升铜产量。朝廷还采纳了他关于杜绝奢靡之风的措施,关于提倡廉洁风气的推行,公开地方赈灾账目,以免损伤百姓利益, *** 盛行。
8、 1685年,陈廷敬提出《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只有推行节俭才能引导清廉之说。同年, *** *** 王继文,使风纪得以整顿。次年,任工部尚书。
9、 1688年,陈廷敬亲戚 *** ,因而他深觉愧疚辞官回乡探亲,次年重新被起用。
10、 1703年,为吏部尚书,著有《午亭文编》,《三礼指要》等。
11、 1710年,陈廷敬受康熙之命编创《康熙字典》,他为总裁官。
12、 1712年,陈廷敬病重,康熙命太医医治无果,次月病逝,得康熙作诗悼念,享年七十三。
13、陈廷敬是清朝皇帝康熙的老师,也是当朝的宰相,一生为官做出不少贡献,甚有作为,曾任四部尚书,为官数十载,升迁次数达到二十八次,为清朝发展有很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不少显赫功勋。
14、陈廷敬书法作品《静明子寿序》局部图
15、陈廷敬不仅政绩卓越,而且才华横溢,擅长诗文,书法也很是精通,后人评价陈廷敬的书法笔墨是具有书卷气,字形等十分潇洒的晋人行书,从他的笔法和结构中都能看出陈廷敬的书法是参考前人的综合运用,没有过多创造 *** 。
16、陈廷敬是清代初文字功底较深的书法家,从他的书法结构来看他综合前人的笔法参考运用,可见他是一个善于融会贯通之人,正是如此他的书法却略显不足的是缺乏创作 *** 。
17、诗人对他的书法评价如下,陈廷敬是一位杰出的功力型书法家,他没有选择馆阁体的书写风格,而是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之路,这样的书法风格更有利于他平时的运用,能够快速的批阅和记录大量的文稿,提高他的效率。
18、《静明子寿序》便是陈廷敬书法的 *** *** 作品,后人评价这个作品,慈宁宫书法笔法可以看出有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摒弃无用之处,吸收有利的地方,巧妙的运用以此为己用。这个作品中融合了众家之法,可以呈现出轻松洒脱之感,笔法甚是精熟,可知陈廷敬为书法下过很大的功夫。
19、?陈廷敬和张廷玉均为清朝文臣,深受器重,两人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陈廷敬生平勤于写作,所写诗体清雅醇厚甚得康熙夸赞;张廷玉文思敏捷常能将文谕写的十分有有条理,非一般人能企及,还参与编史之事。
20、陈廷敬和张廷玉两人更大的相似点便是清正廉洁,忠国爱民,十分抵触 *** 污吏,在整顿官吏清楚朝政 *** 风气上煞费苦心。
21、陈廷敬认为朝廷官员 *** 的源泉是因为奢侈,要使官员能够廉洁必须要让他们养成节俭的良好品质,正是因为奢侈之风的盛行,使得大家竞相攀比,成为一种 *** 风气,遂 *** 、犯法的行为日趋严峻。遂向皇帝提出此谏,得到康熙帝认同,遂行。
22、张廷玉也是一个十分痛恨 *** 污吏之人,虽是个生 *** 宽厚之人,但面对官员却十分严厉,不允许有和差池,更不允许有 *** 的行为。当时他为吏部主管时,得知有张姓官员老奸巨猾,人称“张老虎”,杖权弄势,使好多官员和百姓受到伤害,因此张廷玉不顾众人的阻拦,严厉惩罚“张老虎”,于是张廷玉一时之间被大家称为“伏虎侍郎”。
23、张廷玉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倍受器重,曾任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晚年较为坎坷,欲告病还乡但不被允许,乾隆帝执意挽留,且多次告辞惹怒皇帝,多次被降旨切责,最后病逝于宅中,仍配享太庙,他也是清朝中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24、?陈廷敬是平和时期为官的典范,他 *** 才华过人,五岁时便开始读书,九岁时便能作诗,十九岁时中举人,二十岁时中进士,开始他为期长达五十多年的从政生活,多大二十八次的升迁,历任工、户、礼、刑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经筵讲官等职位,为康熙出谋划策,为国为民。
25、关于陈廷敬的评价,康熙在陈廷敬逝世后对他的挽诗如下:“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所讲述的便是陈廷敬功名之大,文学诗赋精通,康熙对失去这名大臣甚感悲哀之类的。
26、其中康熙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便是这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康熙帝认为陈廷敬为人宽厚,老成谨慎,不论是处理朝政之事或是文学方面超凡卓越,可见陈廷敬在康熙帝心中所占分量之达。
27、而王跃文在《大清相国》中对陈廷敬的评价是“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28、王跃文很好的概括了陈廷敬的一生和品 *** ,在他写陈廷敬这个人物之前,他并没有很大幅度走进公众视野,这部小说使更多人开始了解他。
29、陈廷敬具有超凡智慧而且精明能干,为政清廉,杜绝 *** ,尤其注重举荐贤人,一心为国为民。
三、清朝陈廷敬个人资料 怎么评价陈廷敬这个人
1、清朝陈廷敬
陈廷敬原名陈敬,以弱冠之年得科举进士,获朝廷重视。因与同年科考士子顺天通州陈敬同名,顺治赐名廷敬,并授以庶吉士一职委以重用。庶吉士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除此以外更是对天子有授业解惑之责,将来有极大的几率入选内阁辅臣,前途无可***。可以说在陈廷敬出任庶吉士一职的同时,就注定了他日后位极人臣的非凡人生。
2、陈廷敬原名陈敬,以弱冠之年得科举进士,获朝廷重视。因与同年科考士子顺天通州陈敬同名,顺治赐名廷敬,并授以庶吉士一职委以重用。庶吉士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除此以外更是对天子有授业解惑之责,将来有极大的几率入选内阁辅臣,前途无可***。可以说在陈廷敬出任庶吉士一职的同时,就注定了他日后位极人臣的非凡人生。
3、康熙年间,陈廷敬康熙帝竭力主张推行戒奢靡,尚清廉的 *** 主张,深得康熙帝赞赏。陈廷敬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以维护百姓福祉为己任,清廉官员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其任官期间勇于 *** 各级 *** ,拔除朝政存在的毒瘤危患,整肃朝廷风纪,为当时百官表率。正因陈廷敬的大公为民之心,使得康熙帝对其依赖信任至极,在陈廷敬病痛逝世之时,康熙帝更是亲作挽诗以作悼念,并赐谥号文贞。
4、陈廷敬不仅仅是一名清廉优秀的好官,更是编著了多部书籍和国家典籍史志,其中以《康熙字典》最为著名。《康熙字典》作为古代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是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其价值不可估量。另外,陈廷敬也很爱写诗,他的诗深获康熙帝欣赏,康熙帝本就是历代皇帝之中算得上懂诗、擅诗的佼佼者。陈廷敬一生可以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和知心的诗文挚友,也算是不枉此生了罢。
5、陈廷敬为清朝名士,曾为康熙皇帝器重,在官位数十载,严守克己,尽心尽力,深受好评。陈廷敬十分有才华,还对能人十分重视,常举荐有识之士。康熙帝对陈廷敬的评价是“宽大老成,几近完人”,陈廷敬逝世时,康熙甚感悲哀,可见其对他的重视。
6、陈廷敬的妻子是明代 *** 家王国光之玄孙女,随时间推移,陈廷敬故居本在山西省,他的后人移居至四川省,他们的邻居为郭沫若。
7、陈恩田乃是大清陈廷敬的后人,是当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便以一首《耕田命》出名,加上是翰林学士陈廷敬后人,更是倍受关注,而他一直在国学领域成果卓著,加上很少露脸,致使外界一直认为他是一名八旬老人,却不想是一名少年,少年得志,甚是令人敬佩。
8、陈恩田的名字还是郭沫若亲自为其而取的,陈恩田的祖父是近代名士陈光美,在70年代的时候,陈光美前往拜访郭沫若,两人说说家乡变化叙叙旧,后谈起让其为自己未出世的孙子(就是陈恩田)起名。
9、郭沫若便以国之栋梁为其取名,但是却不得陈光美喜爱,因为 *** *** ,争夺名利并非他们所追求的,还不如耕田种地,与世无争,过着太平盛世令人向往,遂郭沫若以“陈霖降露,恩泽于田”之意,取名为“恩田”。陈光美愈觉此名甚有深意,很是喜欢。
10、?陈廷敬是平和时期为官的典范,他 *** 才华过人,五岁时便开始读书,九岁时便能作诗,十九岁时中举人,二十岁时中进士,开始他为期长达五十多年的从政生活,多达二十八次的升迁,历任工、户、礼、刑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经筵讲官等职位,为康熙出谋划策,为国为民。
11、关于陈廷敬的评价,康熙在陈廷敬逝世后对他的挽诗如下:“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所讲述的便是陈廷敬功名之大,文学诗赋精通,康熙对失去这名大臣甚感悲哀之类的。
12、其中康熙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便是这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康熙帝认为陈廷敬为人宽厚,老成谨慎,不论是处理朝政之事或是文学方面超凡卓越,可见陈廷敬在康熙帝心中所占分量之达。
13、而王跃文在《大清相国》中对陈廷敬的评价是“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14、王跃文很好的概括了陈廷敬的一生和品 *** ,在他写陈廷敬这个人物之前,他并没有很大幅度走进公众视野,这部小说使更多人开始了解他。
15、陈廷敬具有超凡智慧而且精明能干,为政清廉,杜绝 *** ,尤其注重举荐贤人,一心为国为民。
16、陈廷敬是清朝皇帝康熙的老师,也是当朝的宰相,一生为官做出不少贡献,甚有作为,曾任四部尚书,为官数十载,升迁次数达到二十八次,为清朝发展有很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不少显赫功勋。
17、陈廷敬书法作品《静明子寿序》局部图
18、陈廷敬不仅政绩卓越,而且才华横溢,擅长诗文,书法也很是精通,后人评价陈廷敬的书法笔墨是具有书卷气,字形等十分潇洒的晋人行书,从他的笔法和结构中都能看出陈廷敬的书法是参考前人的综合运用,没有过多创造 *** 。
19、陈廷敬是清代初文字功底较深的书法家,从他的书法结构来看他综合前人的笔法参考运用,可见他是一个善于融会贯通之人,正是如此他的书法却略显不足的是缺乏创作 *** 。
20、诗人对他的书法评价如下,陈廷敬是一位杰出的功力型书法家,他没有选择馆阁体的书写风格,而是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之路,这样的书法风格更有利于他平时的运用,能够快速的批阅和记录大量的文稿,提高他的效率。
21、《静明子寿序》便是陈廷敬书法的 *** *** 作品,后人评价这个作品,慈宁宫书法笔法可以看出有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摒弃无用之处,吸收有利的地方,巧妙的运用以此为己用。这个作品中融合了众家之法,可以呈现出轻松洒脱之感,笔法甚是精熟,可知陈廷敬为书法下过很大的功夫。
22、?陈廷敬为清朝大臣,为人足智多谋,深得康熙重任,为官清廉公正,在 *** 上多有成就,曾建议 *** 钱币之法,康熙对此大有赏识。为官长达五十多年, *** *** ,整顿官吏 *** 之气,为百姓谋取利益是陈廷敬为己任的首要之事。
23、陈廷敬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市,他家族本是书香世家,无奈其祖父屡试不第便改经营从商,而陈廷从小乖巧懂事,喜读诗书,甚有文采,后得以考中进士为官,开始他大挥智慧,尽忠为国的从官时期。
24、陈廷敬的故居建于1429年,是一座 *** 式样的古代官宦家居建筑,其中陈廷敬故居由两个部分组成,内城是明代建筑为陈廷敬故居,占地大一万多平方米,主要有府邸,楼院等建筑。外城则就是陈廷敬的住宅,为清代建筑,大小和内城差不多,主要就是相府、花园、书房等。
25、内城和外城的完工时期不同的,内城是陈廷敬的长辈所建,而外城主要是陈廷敬主导修建而成,欲1703年方修建而成。
26、陈廷敬故居保存良好,也得到后人修缮和保护,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5 *** 的景区,此处也被后人称为“皇城相府”。原名本为“中道庄”,因康熙帝曾两次下榻此处,遂有名“皇城”。皇城相府曾经就1501年至1760年期间,出现数十位贡生,为朝廷和百姓做出不少贡献。
陈廷敬怎么读和清朝陈廷敬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