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褒斜道怎么读,傥骆道怎么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汉中地区是指什么地方
1、汉中地区,历史行政区划名,存在于1968年至1996年,位于陕西省西南部。1968年由汉中专区改称为汉中地区;1996年6月6日经 *** 批准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此外,亦使用汉中地区指代汉中市所在地区。
2、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简称“汉”,北有秦岭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汉水,西接甘肃,南通四川,东北与安康、西安、宝鸡地、市相邻。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区内著名文物古迹有:汉中古汉台、拜将坛、褒斜道摩崖石刻;南郑南湖国家3A风景区、山河堰;勉县的 *** 、墓;留坝的张良庙;城固的张骞墓:洋县蔡伦墓;略阳的灵岩寺。
4、著名的自然风光名胜有佛坪自然保护区,南郑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城固南沙湖水库,勉县温泉,疗养院等。汉中地区曾是川陕 *** 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 *** 、 *** 在此战斗过。
5、汉中地区在陕西南部西端,区域处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是块小盆地。汉中,得名于汉水。汉水,得名于天汉,也就是银河。古代的祭司、神官、天文学家认为祝融和共工天地大战,天倾西北,地降东南,形成了黄天厚土的世界。
6、所以汉中的别名也叫天汉。汉中的历史就如同汉水一般,从云雾缭绕的远方,从高山之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流过汉中的山川,也流过数 *** 的漫长岁月。早在烽火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汉中就是秦、楚两国相争之地。
7、秦惠文王时,秦国战胜楚国,楚国不得不划地媾和,于是秦“取地六百余里,置汉中郡”。“汉中”这个名字被首次载入史册。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中地区
二、栈道怎么读
基本解释是也叫阁道、栈阁。在山的悬崖陡壁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而修成的窄道。
1、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驿馆、驿站在古栈道上繁荣一时。
2、巍巍青山,连绵不绝;悬崖绝壁,栈道蜿蜒。
3、其中,绿岛链建设由闽江廊道提升、打通光明港公园至八一水库慢道、金鸡山木栈道建设等部分组成。
4、刘邦听从了萧何的计策,觉得不错,就立即率兵从褒斜道进入汉中,并烧了栈道。
5、成片的乔木林,疏疏密密,井然有序,更有曲折的木栈道,别致的木平台,将草坪和湖光山色联成一体。
6、自从新修的沂山木栈道开通以来,在茂密的深林里,洗去尘世的烦恼, *** 的呼吸天地间最纯净的新鲜空气,就成为秋天这个季节里,沂山更流行的旅游方式。
7、中国的官员在面对控制 *** 核计划的国际努力时更是明修栈道、信誓旦旦,而背地里对于回应 *** 的核要求却暗度陈仓、撕下伪装。
8、林凤书介绍,除了山石、叠水和栈道,双峰云栈难度更大的就是表现出“云”效果来,之一种手法利用瀑布击撞山石溅起的“飞琼溅雪”即水汽来表现云。
三、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1、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 *** 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 *** 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2、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 *** 。”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 *** 。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 *** ,必放曹 *** ,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 *** 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3、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待到诸葛亮 *** 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 *** 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 *** ,不用可惜。在其 *** 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更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4、 *** 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5、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 *** 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 *** ,谈古论今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
四、刘备即位时,叫什么帝
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 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2、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 *** 黄巾 *** 、 *** 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 *** 、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3、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4、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 ***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5、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 *** ,而后爆发了黄巾 *** ,刘备在 *** 农民 *** 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 *** 。
6、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五、傥骆怎么读
1、傥骆道是古栈道名。傥骆道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傥骆道长约240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连云栈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至今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航线,就是沿着傥骆道飞行的。
2、在三国时期,刘备在汉中建立了对付曹魏的军事基地,征战进退,傥骆道是通北的首选道路。中唐以后,傥骆道成为官道,官员任免,回京述职,多走此路,路上曾经遍布亭帐馆舍,以备军旅之用。
3、傥骆道,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这条路线主要于军事活动。正始二年(244),魏将曹爽出骆峪伐蜀。甘露二年(257),蜀将姜维出傥骆道伐魏。唐代,傥骆道曾一繁荣,成为由长安入川最捷近的道路,沿途馆驿多达11处。建中四年(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4、相传当年杨贵妃就是取道傥骆道,再沿汉江水路入长江到达扬州,最后飘洋过海去了东瀛。
关于褒斜道怎么读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