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怎么读(《行路难》怎么快速背诵)

牵着乌龟去散步 怎么读 8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行路难怎么读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行路难》怎么快速背诵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行路难的读音行路难的读音是什么
  2. 拟行路难拼音怎么拼
  3. 行路难注音
  4. 李白的行路难全文(难字注音)

一、行路难的读音行路难的读音是什么

行路难的读音是:hánglùnán。

行路难的拼音是:hánglùnán。注音是:ㄒ一ㄥ_ㄌㄨ_ㄋㄢ_。结构是:行(左右结构)路(左右结构)难(左右结构)。

行路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 *** 人拟作,采入乐府。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及唐李白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

⒈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引唐杜甫《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_,关塞萧条行路难。”唐白居易《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⒉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 *** 人拟作,采入乐府。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及唐李白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引《晋书·袁山松传》:“初,羊_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_’。”陈去病《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_居长安。”

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内容多描写世途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情怀。以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较著名。

《行路难·行路艰难不复歌》《行路难·行路难,东南地倾水_漫》《行路难·出门行路难》

行路难行古如此行路难行悲远道看古来行路难行

寸步难行窒碍难行行者让路半路修行行同陌路知易行难半半路路

知难行易行易知难知易行难半路修行末路之难寸步难行行者让路知难而行窒碍难行行同陌路

1、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3、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4、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5、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行路难的详细信息

二、拟行路难拼音怎么拼

1、nǐ拟xíng行lù路nán难。qí其sì四nán南běi北cháo朝。bào鲍zhào照xiè泻shuǐ水zhì置píng平dì地。gè各zì自dōng东xī西nán南běi北liú流。

2、rén人shēng生yì亦yǒu有mìng命,ān安néngxíng行tàn叹fù复zuò坐chóu愁?zhuó酌jiǔ酒yǐ以zì自kuān宽,

3、jǔ举bēi杯duàn断jué绝gē歌lù路nán难。xīn心fēi非mù木shí石qǐ岂wú无gǎn感?tūn吞shēng声zhí踯zhú躅bù不gǎn敢yán言。

4、其[其](jī,qí)qí<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的”、“它的”、“他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筯骨。”《<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为及孔子。”

5、<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子鱼论战》:“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 ***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 *** 何择焉?”

6、<代>之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游褒禅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又】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亦各言其志也。”<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触龙说赵太后》:“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资治通鉴》:“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8、<代>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孙膑减灶》:“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游黄山记》:“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

9、【又】那样。《冯婉贞》:“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

10、<代>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1、<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祭十二郎文》:“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最后一个“其”为助词,无意义。)”

12、<副>难道,岂。表示反诘、反问。《马说》:“其真无马邪?”《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3、<副>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肴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许寡人!”

14、<副>可要。表示期望。《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志!”

15、<连>如果;假如。表示假设。《齐桓晋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狱中杂记》:“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16、<助>无实义,起调节节奏、舒缓语气等作用。《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答李翊书》:“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三、行路难注音

1、jīn zūn qīng jiǔdǒu shí qiān

2、yù pán zhēn xiū zhí wàn qián

3、tíng bēi tóu zhù bù néng shí

4、bá jiàn sì gù xīn máng rán

5、yù dù huáng hé bīng sè chuān

6、jiāng dēng tài háng xuě mǎn shān

7、xián lái chuí diào bì xī shàng

8、hū fù chéng zhōu mèng rì biān

9、cháng fēng pò làng huì yǒu shí

10、zhí guà yún fān jì cāng hǎi

11、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12、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更具个 *** 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李白的行路难全文(难字注音)

1、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zhì)赌梨栗(lì)。

8、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9、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10、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11、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12、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 *** 金台?

13、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

14、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15、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16、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17、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18、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19、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20、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21、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22、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23、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24、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25、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26、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27、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28、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 *** 游戏。

29、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 *** ,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30、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31、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32、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33、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34、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35、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36、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37、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38、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39、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40、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41、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 *** 的虚名?

42、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

43、《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44、《行路难》共三首,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 *** 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行路难》其一可以 *** 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

45、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诗人入长安而不断遭到权贵排挤谗谄的时候。诗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46、起四句高开低走。“清酒斗十千”,好酒每斗十千钱(即万钱),夸言 *** 之高。“直”,同“值”。如此盛筵,正好大快朵颐,而诗人却没有胃口,推杯掷筷,拔剑而起,茫然四顾,无所适从。四句有意设置不同寻常的生活情节,耸人听闻,以构成悬念。

47、诗人当欢不欢,究为何事?这便逗出下文:欲渡黄河,而冰块阻塞河道,渡不过去;欲登太行山,而大雪覆盖山冈,登不上去。二句点题,以自然之旅的行路艰难,比喻 *** 之旅的行路艰难。仕途既不顺利,知难而退可也,何必自寻烦恼?令人纠结的是,诗人不想放弃,他对 *** 还有所盼望。

48、于是乃有下文。“闲来”二句,暗用了两个历史典故:相传姜太公曾在磻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垂钓,得遇周文王,后辅佐文王之子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伊尹曾 *** 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得遇商汤,辅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用此二典,可见诗人自我期许之高。这中间的四句,抑而后扬,诗情复又振起。

49、然而梦想是梦想,现实是现实。一旦返观现实,诗人再次跌落苦闷之中。“行路难!行路难!”一叠连声的叹息,使读者感觉到,诗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多歧路,今安在?”二句换韵,乘势也换出新意:行路之难,不仅在路有障碍,还在岔道甚多,正确的路今在何处?

50、想到这里,诗人豁然开朗:“ *** ”,天生我材也必有路!黄河不通,太行不通,大海通不通?末二句是说,人生不可能总是逆境,我且高高升起船帆,一定会有“长风”到来,助我破浪直渡沧海!几经感情的煎熬与挣扎,理想主义与乐观主义还是占了上风,诗的旋律最终又拉升回到了高音区。

51、此诗情绪激烈,波动幅度大,振荡次数多,时沉九渊,时腾九天,艺术张力大,故文学感染力强。其自强不息的信念,为理想而百折不回的价值观,既带有盛唐时代精神的投影,也是李白个 *** 气质的典型体现。

52、第二首中说:“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后一句用汉代贾谊遭受元老贵臣忌恨排挤的典故,意思很明白。“蓬蒿人”指居处于草野间的人。

53、诗人如此兴奋,是因为他以为从此可以由布衣而卿相,走上实现 *** 抱负的道路。他怀着一腔热望来到长安,看到的是贤愚不分的现实:“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燕雀做巢于梧桐之上,鸾凤却栖止于草丛之中。

54、遭遇的则是不断射来的明枪暗剑:“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 *** 。”简直无法再在长安驻足,只好“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了。这不能不使诗人心中充满愤懑之情。

55、其一诗共十四句可分为三段,每一段的前一部分都侧重写客观现实,后一部分侧重写自己的主观感情,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本诗是一首抒情之作,主要通过意象组合,构成可感的诗歌形象予以表达。揭示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基本途径。

56、前四句(之一段)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描绘抒情主人公面对美酒佳肴投箸茫然的情景,是一种感情的宣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金樽”指华贵的酒杯。“斗十千”是一斗值十千钱的好酒。

57、“羞”同“馐”。“珍馐”指珍贵的菜肴。面对美酒佳肴,却无心下筷,拔剑四顾,心绪茫然。这几句写朋友们为李白送行的现实,让人感觉似乎是—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的“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诗人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他食不下咽,表现了他的悲愤心情,丰盛的酒宴消解不了因为在朝廷得不到重用,实现不了抱负失意的苦闷。

58、四句诗表露出来的激愤感情,大有洪水破堤之势。由于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对诗人行为表现的描写反映出来,不仅使人感受到诗人的情绪,还能看到他被苦闷煎熬的神态,大大加强了诗的生动 *** 和形象 *** 。

59、整个诗句都是用夸张强调的笔墨。前两句特别渲染了酒宴的美盛:器皿是华贵的,金制的杯,玉制的盘,酒是珍美的,斗酒十千,盘菜万钱。如此美酒佳肴,却不能下咽,这使人从反面起兴,以此烘托诗人内心若有所失的茫然,亦见出愁愤之深。

60、第三句写不能食,重叠两个动作,“停杯”、“投箸”,属细节描写

61、第四句写激动之情,排比三种情态,“拔剑”、“四顾”、“心茫然”,都是用浓墨重笔,勾勒得异常醒目,给人印象强烈。

62、这四句显然受到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诗句的影响,但已带有唐人诗的流宕风华。诗从愤懑情绪发端,倾泻而出,很有气势。

63、诗人的愁苦从何而来呢?接着的两句写情绪产生的根源,落到行路难本题。

*** 、中间的四句是诗的第二段,釆用比兴象征 *** ,运用多种意象,形象传达出失望与希望的内心矛盾。开头是用现实中的险山恶水,暗示当时自己处境的艰难和 *** 道路的坎坷。

65、之一段四句是白描笔法,这两句则转用比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面写行路难,生动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处境,想要渡过黄河可寒冰堵塞了河流,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却封住了道路。

66、此时,李白正打算东游梁、鲁,不料途中却遭遇黄河、太行之险。这两句用来比喻世路艰难、举步皆蹶的情况,贴切而明透。

67、诗的表面意是欲渡黄河而坚冰塞川,将登太行而大雪封山。而诗人的真正用意,却是借山川的阻碍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这样广袤的世界上竟没有自己的—条出路,诗人瞻望前程,怎么能不四顾茫然呢?

68、那诗人就此止步了吗?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 *** 格。“拔剑四顾”依然是不甘消沉。由于现实的险阻,他试图过“垂钓”、“乘舟”的游闲隐居生活,但下不了决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更是—种继续追求的表现。从字面上看“垂钓”、“乘舟”是一种途穷归隐、游闲自得的生活,实际上这两句是暗用两个典故,表现诗人内心的追求。

69、一是姜太公吕尚遇到周文王时曾经在溪边钓鱼,后得遇文王被征为师,又帮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另—个典故是伊尹受命商汤之前,原不过是个耕田的,曾 *** 自己乘船从太阳边穿过,后果然受到商汤的赏识,并帮汤取得了天下。自己虽遭压抑冷落仍然心存希冀。李白在心境茫然之中,仍然依吕尚、伊尹自比。

70、梦寐以求的是像他们那样受命于贤明君主,作一番大事业。这两位开始并不顺利,但最终成了大有作为的历史人物,这给了李白以信心,也使他万分不平。

71、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这样的幸运,自己的出路在哪里?用此典故显示出诗人仍然不能忘记现实,他还是盼望能找到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遇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这段中,李白的希望与失望,抑郁与追求急剧交替变化。

72、正是这种现实与希望在内心中的激烈冲突,使诗人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呼喊,诗进入第三段。先以“行路难,多歧路”把情绪由憧憬拉回现实,准确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欲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73、“歧路”就是岔路口。可东可西,可南可北。“在”犹如说止处,这里引申有往意。诗句节奏短促跳跃,他仿佛走到一个歧路上,找不到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他徘徊、彷徨,在人生道路上不知所从,这和上面的“拔剑四顾心茫然”是前呼后应的。

74、可以看作是四顾茫然、急切不安的心里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形象地传达出诗人进退两难,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这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千百年来激发了无数命运坎坷、壮志难酬之士的强烈共鸣。

75、它真实地传达出苦闷彷徨的心境和激越的感情。世路维艰,岔路口就在面前,向哪里走呢?我们认为倔犟而又自信的李白,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诗人并没有由徘徊而颓唐,由苦闷而消沉,而是展望前程,放声唱出了充满信心的响亮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是用南朝宗悫的典故。

76、宗悫曾对他的叔父表示志向说“愿乘长风破 *** 浪”,意思是志在四方,建树功业。由于他矢志不渝,奋勇自励,终成大器。文帝时,为振武将军。后随武陵王刘骏(孝武帝),屡建战功,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大明三年,参加平定竟陵王刘诞之乱。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77、死后,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李白困顿之时,化用宗悫语以明志,充分表明他的乐观与自信。“云帆”指高帆。“济”是渡越。“沧海”即大海。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 *** 浪,张高帆直越大海。诗语的高亢昂扬,气势的豪迈直前,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自信和力量。

78、他把思路推上了豁然开朗的境界,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并未因世路的艰难而放弃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他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会实现的。

79、整首诗思维是跳跃的,思想是矛盾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可以说是一股感情奔泻的激流,随着复杂矛盾的感情的推移,自然地形成诗的起伏波澜。愤懑的激动,苦闷的彷徨,昂扬的乐观,交替而出,转折振荡,撼人心魂,表现了诗人歌行体诗的特色。

80、全诗三段,每段的前半部分,或实写,或比兴,侧重于客观的描写;后两句或直言,或用典,都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对现实与理想的交替穿 *** 描写,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冲突。

81、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现实对诗人理想抱负的阻碍,反映出诗人由此而引起的内心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愤激,有茫然,有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变化跳跃。

82、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倔犟、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首诗就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写出了诗人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83、人生遭遇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逆境面前畏葸不前。豪言壮语,固然动人;然而无力面对人生险途的理想却无疑是虚幻的。

84、本诗以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为基调,以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为线索,在揭示抒情主人公复杂心路历程的过程中、展示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到真切、动人。诗中,面对美酒佳肴时的茫然,“冰塞川”、“雪满山”所象征的仕途艰难,以及“行路难,多歧路”的残酷现实,既是阻挠诗人理想实现的障碍,同时也是考验诗人斗志与信心的试金石。

85、诗人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正是他冲破重重矛盾和障碍之时,也正是他 *** 自己,走向未来和希望的开始。

86、该诗运用比兴手法,象征意义深远;运用历史典故,含义深广,很好、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7、《行路难》第二首,着重表现现实的黑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句,这是多么悲愤的呐喊!结尾的“行路难,归去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 *** 。

88、《行路难》第三首,则更多地表现了消极颓唐,及早隐退的情绪。

行路难怎么读(《行路难》怎么快速背诵)-第1张图片-

*** 、这三首《行路难》,充分地表现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的李白的悲愤与苦闷, *** 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一更具 *** *** 。

90、除此以外,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一种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 *** 格。他对腐朽的上层的蔑视、抨击和反抗,是他诗歌 *** *** 精华的集中表现。

91、“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之一首,抒写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苦闷的心态及对人生理想追求的精神,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 *** 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 *** 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93、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94、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 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95、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 *** 无限的悲慨。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 *** 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96、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 *** 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97、就整体而言,这首诗起伏跌宕,曲径通幽。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

98、接下来四个短句,抒发了自己在寻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全诗感情跌荡起伏,感人至深。

9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路难三首(李白组诗作品)

好了,关于行路难怎么读和《行路难》怎么快速背诵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行路 怎么 背诵 快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