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裰怎么读,直缀和直裰读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怎么读 9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直裰怎么读,直缀和直裰读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汉服中“直裰”的“裰”字怎么读
  2. 直裰怎么读什么意思
  3. 直裰的读音直裰的读音是什么
  4. 梭布直裰的意思是什么
  5. 裰怎么读什么意思
  6. 直裰怎么读啊
  7. 拽字怎么读

一、汉服中“直裰”的“裰”字怎么读

1、简体部首:衤,部外笔画:8,总笔画:13繁体部首:衣,部外笔画:8,总笔画:14五笔86&98:PUCC仓颉:LEEE笔顺编号:4523454545454四角号码:37247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88F0

2、●裰 duōㄉㄨㄛˉ◎〔直~〕古代士子、官绅穿的长袍便服,亦指僧道穿的大领长袍。◎缝实破衣:补~。

3、裰<动>缝补裰,补缀破衣也。――《广韵》

直裰怎么读,直缀和直裰读音-第1张图片-

4、裰 duō①缝补(破衣):补~。②直裰。古代长袍便服。也指僧袍、道袍。

二、直裰怎么读什么意思

1、“直裰”是一个汉字词汇,读音为zhí duāo,其中,“直”字的发音为zhí,第四声,舌尖顶住上齿龈,嘴唇略微收圆;“裰”字的发音为duāo,之一声,口型略微张开。

2、“直裰”在古代指的是一种宽松袍子,是中国传统服装之一。此外,“直裰”也可以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出现。例如,明朝小说《 *** 记》中,孙悟空曾经将自己变成老僧人的模样,穿上了一件“直裰”,以便混入人群中行走。

3、总之,“直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研究和传统文化等领域。

三、直裰的读音直裰的读音是什么

直裰的拼音是:zhíduō。注音是:ㄓ_ㄉㄨㄛ。结构是:直(上下结构)裰(左右结构)。

直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本指古代的家居常服。后多指僧、道或士子所穿的衣服。词语翻译英语 *** rydayrobewornathomeinancienttimes,robewornbypriests,monksandscholars

直裰直裰是从宋朝开始就有的一种汉服服饰。据宋朝人赵彦卫《云麓漫钞》谓:“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裰。”两宋时期的直裰多为僧侣穿着(少数文 *** 有穿着)。而到了明朝时期,直裰的款式发生变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

慵便直裰衣川僧补直裰施我褐_直裰

横冲直闯昂然直入正直无私词正理直蓬赖麻直气壮理直奋笔直书

奋笔直书直言不讳昂然直入气壮理直蓬赖麻直正直无私词正理直直如弦横冲直闯直言勿讳

1、一边说一边开门,一个头戴垂翅软幞头,身穿灰蓝色直裰的干瘦身材、约莫二十五六岁的男子站在门外,脸上挂着谦卑的笑。

2、我有一领锦布直裰,还有一顶嵌金花帽,原是想送到寺里做个善事,今遇长老,你既有徒弟,那就送给你罢!

3、钱小乙依然蓝色直裰,头戴垂翅软幞头,抖擞精神,撩袍上了讲台,清了清嗓子,手拿醒木重重“啪”。

4、卫?将身上那件绣金线绲银丝的长衫换下,随手扔在椅背上,又从桌上一包裹里取出一件青布直裰出来。

5、一名二十七八岁,身穿一件石青色直裰,腰间绑着一根天蓝色云纹腰带,青衿束发,剑眉虎目的青年站在堡垒上,神情凝重的盯着结界外正在 *** 结界的噬魂妖。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直裰的详细信息

四、梭布直裰的意思是什么

——梭布直裰,即斜襟布衣。梭布直裰,不是汉语成语,分开释义。梭布【词语】家庭木机所织的布。<白雪遗音.马头调.货郎儿>: [还有那,桃花宫粉胭脂片,软翠花冠,红绿梭布。]直裰【国语】本指古代的家居常服。后多指僧,道或士子所穿的衣服。【释义】斜襟大袖,四周镶黑边。也作[直摆],[直身]。宋.赵彦韦<云麓漫钞>谓: [古之中衣,即今之僧寺行者直裰。]

五、裰怎么读什么意思

裰 duō①缝补(破衣):补~。②直裰。古代长袍便服。也指僧袍、道袍。

1.我今天去了少林寺,看到了许多穿着直裰的僧人。

2.钱小乙依然蓝色直裰,头戴垂翅软幞头,抖擞精神,撩袍上了讲台,清了清嗓子,手拿醒木重重“啪”。

3.踩上那一脚的是个穿着紫色绸缎直裰的少年公子,大概跟钟鼓一样年纪,长得颇为英俊,只是生有一双桃花眼,嘴唇轻薄,一看就是个刻薄之人。

4.叶小白斯文的撸起白锦直裰的宽大袖子,对身边的王四道,“你确定他们都被打伤了?”

5.陈七穿了件玄色暗纹番西花缂丝直裰,雍容华贵,正带着他的心腹小厮,快步往外走,似偷偷摸摸要出去。

6.一头戴乌色东坡巾,身穿青绿直裰的长须男人似嗔含笑地迎面缓步踏来,身后的婢女皆交领窄袖衫襦,个个敛声屏气、颔首低眉。

7.一边说一边开门,一个头戴垂翅软幞头,身穿灰蓝色直裰的干瘦身材、约莫二十五六岁的男子站在门外,脸上挂着谦卑的笑。

8.陈?再坐了半个时辰,他才站起来,换了身干净的直裰,对他嫂子道:我去给三叔复诊,再去旌忠巷那边逛逛,晚些回来。

9.一名二十七八岁,身穿一件石青色直裰,腰间绑着一根天蓝色云纹腰带,青衿束发,剑眉虎目的青年站在堡垒上,神情凝重的盯着结界外正在 *** 结界的噬魂妖。

10.一个穿着鸦青色暗纹番西花的刻丝直裰的男人,有气无力喊了声陈?的名字。

11.我有一领锦布直裰,还有一顶嵌金花帽,原是想送到寺里做个善事,今遇长老,你既有徒弟,那就送给你罢!

12.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界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

13.门打开了,门外站着一个人,穿着很是朴素,很平常的一套青布直裰,甚至有些破旧,头上扎着一条四方巾,看面相还稍显稚嫩。

六、直裰怎么读啊

1、直裰起源于唐朝,是从宋朝开始就有的一种汉服服饰。据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裰。”两宋时期的直裰多为僧侣穿着(少数文 *** 有穿着)。

2、而到了明朝时期,直裰的款式发生变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

3、第九章宋代服饰第二节一般服饰直裰、道衣(道袍)、鹤氅这三种衣服,都是穿在外面的,是宋代士大夫阶层平时所常穿用,都是比较宽而又大的服式。

4、直裰是长衣而背之中缝直通到下面,所以称之为直掇,也叫直身的,也有说长衣而下面无襕的叫做直掇。

5、道衣为道家之法服,但不是专指道士所着的服饰之称谓,凡一般文人士 *** 都着此。其形制是斜领交裾,四周有用黑色布为缘者,或用茶褐色为袍者则又称谓道袍。

6、第十三章明代服饰第二节一般服饰直身与道袍相似,或称直裰。宋时已有此衣式,是一种宽大而长的衣,元代禅僧也服此衣,为一般士人所穿。明初太祖制民庶章服用青布直身即此。后有作民谣云:“二可怪,两只衣袖像布袋”者即指此衣。

7、周汛先生著《中国古代服饰大观》直裰也作“直掇”,早在宋代已经出现,一般以素布为之,对襟大袖,衣缘四周镶有黑边,最初多用作僧人和道士之服。如宋朝人赵彦卫《云麓漫钞》谓:“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掇。”

8、苏辙在《答孔平仲惠蕉布诗》称:“更得双蕉缝直掇,都人浑作道人看。”从苏辙的诗句中,可知在当时的文人中,也有穿直裰的,只是在世人眼中,这种服装仍为僧侣之服。到了元明时期,直裰的形制有所变异,大襟交领,下长过膝。多用于士庶男子。

七、拽字怎么读

一、拽字的读音有zhuài、zhuāi和yè,有三个读音。

1、扔;抛:拿砖头拽狗。把皮球拽得老远。

三、拽字的组词有拽步、拽剌、摆拽、搀拽、拽白、拖拽、绷拽、拉拽、倒拽、支拽、飖拽、拽文、撦拽、扯拽等。

一、拽耙扶犁[ zhuāi pá fú lí ]:从事农业活动,以种田为业。

《孤本元明杂剧·东平府》第二折:“哥哥!你倒好拽耙扶犁,怎生打的他来?”

二、拽巷啰街[ zhuài xiàng luó jiē ]:指大声呼叫,惊动街坊。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我恰行出衙门,那妮子舞旋旋,摩拳擦掌,叫吖吖拽巷啰街。”

三、拽步[ zhuài bù ]:拉开脚步。

《 *** 记》第 *** 回:“八戒拽步要赶,行者道:‘且让他去。自古道穷寇勿追。且祇来断他归路。’”

四、拽扎[ zhuài zhā ]:捆扎;结扎。

《 *** 传》第五回:“鲁智深把直裰脱了,拽扎起下面衣服,跨戒刀,大踏步,提了禅杖,出到打麦场上。”

五、拽文[ zhuài wén ]:方言。掉文。卖弄口才辞藻。

欧阳山《三家巷》三二:“秀才嘛!什么时候都要拽文的。”

关于直裰怎么读,直缀和直裰读音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直裰 读音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