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朱耷怎么读,以及朱耷个人资料简介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朱耷的读音朱耷的读音是什么
朱耷的拼音是:zhūdā。注音是:ㄓㄨㄉㄚ。结构是:朱(独体结构)耷(上下结构)。
朱耷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人名。(西元1626~1705)_字雪个,号个山,明宗室。明亡后,曾剃发为僧,因尝持八大人觉经,故又号八大山人。中年兼宗道教,晚年以儒士终。工书法,尤善画山水、花鸟、竹木,豪迈自然,不拘形式,为一代宗匠。
人名。(西元1626~1705)_字雪个,号个山,明宗室。明亡后,曾剃发为僧,因尝持八大人觉经,故又号八大山人。中年兼宗道教,晚年以儒士终。工书法,尤善画山水、花鸟、竹木,豪迈自然,不拘形式,为一代宗匠。
朱耷朱耷(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谱名统托[quàn,上林下金],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刃庵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概述内 *** 来源:清·黄安平为八大山人写照《个山小像》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纡朱怀金朱盘玉敦朱门绣户看朱成碧朱干玉戚低头耷脑朱楼碧瓦琴断朱弦朱轮华毂杨朱泣岐
纡朱怀金朱门绣户蔫头耷脑琴断朱弦滴里耷拉朱盘玉敦朱干玉戚朱楼碧瓦低头耷脑看朱成碧
1、曾在安徽见一幅朱耷墨笔松鹿图,画于绢本之上。
2、要真正理解倪云林的“萧散简远”,要真正理解朱耷的“墨点无多泪点多”,不能离开他们的身世阅历。
3、八大山人,又叫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4、就花鸟画而论,古有“黄家富贵,徐家野逸”树立典范,而后历代大家辈出,诸如赵佶、苏轼、林良、吕纪、陈淳、徐渭、石涛、朱耷、扬州八怪。
5、朱耷时年十九,不久 *** 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其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朱耷的详细信息
二、八大山人真名怎么读朱什么
1、八大山人原名朱耷(da一声)(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
2、入清后隐其姓名,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 *** 鲜明,笔墨不同凡响。
三、八大山人朱耷著名画家 朱耷怎么读才对
1、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2、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四、朱耷应该怎么读呢
朱耷意思:人名。(西元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明宗室。明亡后,曾剃发为僧,因尝持八大人觉经,故又号八大山人。中年兼宗道教,晚年以儒士终。工书法,尤善画山水、花鸟、竹木,豪迈自然,不拘形式,为一代宗匠。
1、八大山人,又叫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2、曾在安徽见一幅朱耷墨笔松鹿图,画于绢本之上。
3、只有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疯子,用这种方式朱耷遂“脱壳”“逃禅”。
4、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
5、众所周知,八大山人是明朝末年最为著名的画家,明室后裔,原名朱耷,号八大山人,后出家为僧。
五、急!朱耷的“耷”读什么音
1、基本解释:〔耷拉〕向下垂,如“耷耷着脑袋不吭声”。
2、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六、朱耷的“耷”怎么念
下垂:~着脑袋。黄狗~着尾巴跑了。也作搭拉。
引证:杨沫《青春之歌》之一部第二二章:“他的头渐渐耷拉下去,身体一动也不能再动了。”
朱耷(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
引证: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开导他半天,马胆小才挂耷着脑袋,提着枪走了。”
4、蔫头耷脑[ niān tóu dā nǎo ]
引证:梁斌《红旗谱》二三:“李德才顺原路走回来,严志和还在那里蔫头耷脑地等着他。”
5、低头耷脑[ dī tóu dā nǎo ]
引证:袁静《伏虎记》第七回:“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谁进 *** 什么,都低头耷脑,蹑手蹑脚。”
七、清初四僧名字都怎么念
1、说到清朝的四僧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无非就是这几个人不算出名罢了,但是其实这几个人又非常非常厉害,真正了解的人会知道他们还是很给力的,最近也有不少人问了,想知道这个清初四僧到底是谁,还有他们的名字都怎么念,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2、清初四僧分别是:原济、朱耷、髡残、渐江,其实原济、渐江还比较好认,但是这个朱耷的耷字怎么念呢?其实念[dā],一声别搞错了,最后就是髡残了,这个就比较难读了,那么到底读什么呢?其实念[kūn]了,也是一声,这样下来想必大家把字什么的都认全了吧,还是挺难的哦。
3、八大山人(1626-1705),籍贯南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
4、朱耷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二十三岁那年去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在这个寺庙里,八大山人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离开奉新,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他把道院交给其徒弟主持,自己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渡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
5、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6、别号雪个、个山个、人屋、刃菴、书年,何园个山驴汉,驴屋、传綮,八大山人,明宁王元璋第十七子江西宁献王朱权九世孙,父号痴仙,暗哑不能语,为当代著名书画家。祖父名多炡,字贞吉,工山水花鸟,擅书法,他有六个儿子,第六子朱谋,为当时山水、花鸟画家,可能是朱耷之父。八大山口吃,在他题款中,名下经常写有相如吃。八大山人,既是和尚又是道士,道号又有朱道明,良月、破云樵者,明天启至清康熙间书画家。工行,擅山水、花卉、禽鸟、竹木。
7、石涛(1630一1724年),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广西全州人。时石涛年幼,由 *** 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 *** 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其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 *** 。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8、俗姓刘,字石溪,号白秃,自署石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因字石溪,故与石涛并称二石。他也是在甲申之变(崇祯 *** 的日子)削发为僧的。髡残为人刚心不阿,为世人所敬重。他对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以山水为最精。他画的《层岩叠壑图》轴,景致繁复,层层深入,使观者有可游可居之感。他的作品于平中求奇,画风凝重幽深。他留下的传世作品较少。髡残何时开始作画已难于稽考。今见髡残最早的作品为清顺治十四年(1657)所作《山水图》轴,绘画风格已经成熟。此后两年无画迹,而在清顺治十七年(1660)传世作品突然增多,至清康熙六年(1667)形成了创作高峰期,今天所见髡残的作品大都是此一时期内的创作。他是怎样与绘画结下缘份的?据其自述: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后悟出此六法。又云:荆、关、董、巨四者,而得其心法惟巨然一人。巨师媲美于前,谓余不可继迹于后?遂复沈吟,有染指之志。可知他作画是出家后才开始的,并着意 *** 巨然和尚。至于他创作热情突然高涨,则同程正揆的交往有着极密切关系。
9、俗名江舫,字鸥盟,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明朝灭亡后入武夷山为僧,经常云游名地,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因以画黄山为著,是安徽新安画派的重要人物。作品有《黄山天都图》,《内海松石图》,《疏泉洗砚图》等。在四僧中,只有弘仁于出家之前有画迹可寻。他最早的作品有明崇祯七年(1634)创作的《秋山幽居图》扇和明崇祯十二年(1639)创作的《冈陵图》卷,署款均为江韬。《冈陵图》共由5位新安画家创作,各自 *** 成幅。弘仁之作笔法结构参用倪瓒、黄公望,秀逸可爱。其时,弘仁于5人中年龄最小,只有30岁,由于他画得过分认真,运笔略显拘谨文弱。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朱耷怎么读和朱耷个人资料简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