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恍字怎么读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案的拼音怎么读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恍字怎么读和案的拼音怎么读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惚恍怎么读音
解释:1. *** 不分;隐约不清。 2.迷迷糊糊。多指神志方面。 3.游移不定。
1、上一世他醉心杂学,荒废大好时光;恍恍间变生肘腋,落得辜负师恩,耽搁徒儿,方知此生皆无意义。
2、月茗初一整天都恍恍惚惚的,见奕太妃也是如此,不过也正因为此,她才没有对奕太妃表现出太过的热切,这也省了不少怀疑。
3、瑶池宴,恍恍惚惚弥漫了情愫,绝情殿,朝朝暮暮无言的守护,至尊高处,我看到你的孤独,心意点点,无人可诉。锁心玉
4、五天,忙忙碌碌;工作,辛辛苦苦;心情,郁郁闷闷;大脑,恍恍惚惚;只因:思念,清清楚楚;牵挂,丝丝缕缕;想你,真真切切。
5、前前后后,恍恍惚惚,影影绰绰,是梦不是梦。
6、恍恍间变生肘腋,方知此生皆无意义。!
7、我只好恍恍荡荡地走去见师父,不知该怎么解释这满头的脑袋,或者是满身的手。
8、王子贤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感觉头痛欲裂,恍恍荡荡的往房间走去。
9、恍恍惚惚的盘刑看到无数个怪模怪样的异类肆意 *** 着人类。
10、一股强大的风属 *** 力量恍恍荡荡的向无凌 *** 而来,可是诡异的一幕发生的,那个恶魔居然长出了7,8米长的手臂!那双手臂直接将白龙的脖子死死抓住…….
11、恍恍忽忽白白净净稳稳当当进进出出歪歪扭扭高高大大。
二、恍的读音
组词:恍恍惚惚、恍若、恍如隔世、精神恍惚、恍恍荡荡、 *** 恍惚、恍然、恍然大悟、恍然若梦、倘恍 *** 、神情恍惚、二恍恍、 *** 徜恍、恍恍速速、恍若天成、恍若初见、怆恍、精神恍忽、惚恍、恍恍、恍然如梦、恍如、恍然顿悟。
1、恍恍惚惚[huǎng huǎng hū hū]指神志不清、看不清、迷惘的状态。
2、恍如隔世[huǎng rú gé shì]仿佛隔了一个时代。多表示由于人事、景物等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慨。
3、精神恍惚[jīng shén huǎng hū]指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的样子。
4、神思恍惚[shén sī huǎng hū]神思:精神,思绪。恍惚:神志不清。形容心神不安,精神不集中。
5、 *** 恍惚[mí lí huǎng hū] *** 惝恍。神志或眼睛迷迷糊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6、恍然如梦[huǎng rán rú mèng]忽然进入在梦幻里一般的感觉。
三、惝恍怎么读
1、汉语词语,意思是失意;不愉快;模糊不清;恍惚。冯延巳的词,十四首《鹊踏枝》,历代词评家每评这十四首小词,他们的看法都很相近,冯煦评为郁伊怆怳,王鹏运评为郁伊惝怳,张尔田评为幽咽惝恍。
2、惝恍二字是不大十分清楚、不大十分明白的意思,是说不能明言、不可确指。“郁伊”是沉绵郁结的意思,“幽咽”是一种被压抑的、非常沉痛的悲哀,所以冯正中所写的是一种不可明言,不可确指,非常沉郁悲哀的感情,是这样一种感情的意境。
3、(1)(形声。从心,尚声。本义:怅惘)。
4、(2)同本义: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庄子·则阳》。
5、(3)又如:惝怳、惝恍(惆怅,失意;伤感);惝悢(惆怅悲哀);惝惝(怅怅,惆怅自失的样子);惝然(怅惘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6、(4)惊惧。如:惝罔(惝惘。惊惧的样子)。
7、(1)(形声。从心,况省声。字本作怳,亦作慌.本义:狂的样子)。
8、(2)同本义:怳,狂之貌。——《说文》。
9、怳,狂也。——《广雅·释诂四》。
10、临风怳兮浩歌。——《楚辞·少司命》。
11、(4)昏瞆不明的样子:追怳忽于地底兮。——《后汉书·张衡传》
12、精神怳惚。——《神女赋序》。注:不自觉知之意。
13、(5)又如:恍恍(模模糊糊);恍忽(形貌模糊不清的样子;神智迷乱不定的样子);恍惑(迷惑)。
14、(6)心神不安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15、怳若有望而不来。——宋玉《登徒子 *** 赋》。注:失意貌。
16、(7)又如:恍恍(心神不宁的样子);恍惝(失意怅惘);恍怆(失意怅惘的样子);恍然(失意的样子,惆怅的样子)。
17、【卯集上】【心部】恍,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6。
18、《集韵》《韵会》虎晃切。与慌怳同。《老子·道德经》惚兮恍兮。
19、又《广韵》古黄切《集韵》姑黄切,音光。武也。本作僙。通作光。
四、惚怎么读
1、惚:[hū]恍惚,精神不集中或一种方言。
2、(1) [e *** tasy;absentminded]∶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3、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梅州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 *** 四县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4、赣方言:fwɛt4,恍惚,糊涂。如:我人都惚的,莫问我
5、【卯集上】【心字部】惚·康熙笔画:12·部外笔画:8
6、《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糜骨切,音忽。怳惚,微妙不测貌。又心志惘也。《老子·道德经》惟恍惟惚。又通作曶。《扬子·法言》神心惚怳。《传》作曶怳。亦通作芴。《庄子·至乐篇》芒乎芴乎。《注》与惚同。又通作忽。《史记·司马相如传》芒芒恍忽。《汉书·音义》慌忽,眼乱似有无也。又叶卢屈切《枚乗·七发》恍兮惚兮,聊兮栗兮,混汨汨兮。汨mì,莫笔切。[2]
五、惚恍怎么读什么意思
“惚恍”可以读作"hū huǎng",其中"hū"的声调是之一声,"huǎng"的声调是第三声。
“惚恍”在汉语中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或行为表现。它的意思是心神迷茫或恍惚不定。下面我将分别解释一下“惚”和“恍”的含义和用法。
1.“惚”(hū):这个字表示思维迟钝、困惑、迷茫等状态。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感知或理解能力不清晰、有些迷失或糊涂的状态,常见的词组有“恍惚不定”、“恍惚无措”等。
2.“恍”(huǎng):这个字表示模糊、不清楚、不明了的意思。它用来形容人的感知、认知、记忆等方面的状态,表示有些模糊或不清楚的意思。常见的词组有“恍然大悟”、“恍如隔世”等。
因此,“惚恍”结合在一起,形容的是一个人的思维状况或精神状态处于迷茫、糊涂或模糊的状态。例如,一个人在经历重大的心理冲击、不确定的情绪波动或混乱的环境中,可能会感到惚恍不定,思维不清晰,难以集中精力或做出明确的决策。
总之,“惚恍”是描述一个人精神状态或行为表现的形容词词组,表示思维迟钝、困惑、迷茫、模糊不清的状态。它提醒人们在这种状态下要小心处理事务,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恢复清晰的思考能力和积极的行动力。
六、恍怎么读
1、恍,读作huǎng。恍表示忽然醒悟或好像、仿佛。
2、怳,狂之貌。——《说文》;怳,狂也。——《广雅·释诂四》;临风怳兮浩歌。——《楚辞·少司命》
3、追怳忽于地底兮。——《后汉书·张衡传》;精神怳惚。——《神女赋序》。注:“不自觉知之意。”
4、又如:恍恍(模模糊糊);恍忽(形貌模糊不清的样子;神智迷乱不定的样子);恍惑(迷惑)
5、(3)[形]心神不安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6、怳若有望而不来。——宋玉《登徒子 *** 赋》。注:“失意貌。”
7、又如:恍恍(心神不宁的样子);恍惝(失意怅惘);恍怆(失意怅惘的样子);恍然(失意的样子,惆怅的样子)
8、恍惊起而长嗟。——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衷。——朱熹《中庸章句序》
10、如:恍若(仿佛;好像);恍如(仿佛);恍疑(犹仿佛);恍然(仿佛);恍若(仿佛)
11、方转过山子,只见迎面有一个人影儿一恍。——《红楼梦》
七、恍惚怎么读
解释1:〈形〉1.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解释2:huǎng hu的又音。义同“恍惚huǎng hu”。
引《韩非子·忠孝》:“世之所为烈士者……为恬淡之学,而理恍惚之言。臣以为恬淡,无用之教也;恍惚,无法之言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乎周览泛观,瞋盼轧沕,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崖。”
唐杜甫《西阁》诗之二:“恍惚寒江暮,逶迤白雾昏。”
明王鏊《震泽长语·仙释》:“世有恍惚不可知者三: *** 神也,神仙也,善恶之报应也。”
*** 《<准风月谈>前记》:“一切含胡和恍忽之点,都归在作者身上了。”
引《东观汉记·郅恽传》:“令为狂疾,恍惚不自知所言。”
唐锺辂《前定录·袁孝叔》:“母尝得疾恍惚,逾月不痊。”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六师战惧惊嗟,心神恍忽。”
明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不幸良人遭困顿,精神恍惚如醺。”
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十二场:“议论元帅?那我非但不敢,而且不忍,只是我这几天有些神思恍惚。”
【解释】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出处】战国·楚·宋玉《神女赋》:“精神恍惚,若有所喜。”唐·王洙《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示例】我今日~,想此水亦可治疗,你可批示我去看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五十三回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