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大盂鼎怎么读的问题,以及和大盂鼎简介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匿怎么读音
1、匿,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隐藏,后引申为隐瞒。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匚(今作匚,表掩藏)从若(散发之人)会意,若也兼表声。
2、商代金文“匿”字从匚、若声,“若”像跪坐之人双手梳理头发之形,其形体演变,详参“若”字条。秦简“匿”字作A,为《说文》篆文所本。“匿”字本义是隐藏。《广雅·释诂四》:“匿,藏也。”郭店楚墓竹简《缁衣》 34:“言从行之,则行不可匿”。
3、《书·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发布政令,旧臣不隐藏王的旨意。)通“慝”, *** 、邪念。大盂鼎:“厥匿(慝),匍有四方,㽙正厥民。”(排除那些奸恶,广有天下,长久地治理百姓。)引申为隐藏,又引申指暗暗地。
4、说文解字注:亡也。广韵曰:藏也。微也。亡也。阴奸也。从匸若声。此取双声为形声也。读若羊驺崓。此有讹夺。当云读若羊崓諔之諔。金部曰:諔者,羊崓端铁也。说详金部。諔读若至。至古音同质。匿读若諔,卽读若质也。古亦读尼质切。在十二部。不在一部也。
二、国宝大盂鼎还有个“神秘”兄长小盂鼎,这小盂鼎去哪了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有一尊大盂鼎,大盂鼎还有一个兄长,名叫小盂鼎。按照道理,大盂鼎是哥哥,而小盂鼎是弟弟,到你这里,怎么给反过来了,怎么成了大盂鼎是弟弟,而小盂鼎是哥哥?
道光三十年(1850年)陕西郿县凤鸣镇有一个大财主,名叫宋兆奎,这个宋财主饱读诗书,虽然做过南郑县教谕、汉中府教授等等的职务,但都属于芝麻小官,他索 *** 就让儿子好好读书,自己一心为商,经过多年经营,宋家成了当地更大的财主。
宋兆奎有钱后,觉得金银等浮财,实在容易散失,不由存上一件可以传家的宝贝,留给子孙后代,更为稳妥。正好,眉县常兴镇的李家村有个土财主,要 *** 大盂鼎,他用一车银子(估计有3000两),将这件西周的青铜重器,买回到家中。
这件西周的青铜器高101.9厘米,直径是77.8厘米,重153.5千克,更为珍贵的是,里面还有291字的铭文,铭文的内容是周康王训诰大臣“盂”,牢记“殷代因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的教训,一定要努力辅佐自己治理国家云云……宋兆奎就将其命名为大盂鼎。
不久之后,那位财主又在发现大盂鼎的土崖下,挖出了更大的一尊青铜鼎,宋兆奎得知消息后,不惜重金,又将重500余斤,高110厘米左右,比大盂鼎还要“威猛”的第二尊青铜鼎买到了家中。
第二尊更大的青铜鼎,同样是周康王赏赐给大臣“盂”的,怎么命名?总不能叫它老盂鼎,或者叫它超盂鼎吧?第二尊青铜鼎虽然体积大,但里面400余字的铭文字体却有些小,它就被宋兆奎命名为小盂鼎。
重300左右斤的小鼎就成了大盂鼎,而重500左右斤的大鼎就成了小盂鼎。《木兰诗》中有云,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套在这里,不说明白,你就分不清哪个鼎大,哪个鼎小。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时的岐山县令周赓盛仗势欺人,他以借鼎欣赏的名义,将宋家的大盂鼎骗走,其实是悄悄地将其卖到京城,当时宋兆奎的孙子宋金鉴,在京城做翰林,他在琉璃厂闲逛的时候,发现了这尊大盂鼎,自己家的东西,他焉有不认识的道理,他就用3000两白银,将这尊大盂鼎赎回,然后不远千里,又将其送回陕西郿县的家中。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的意思是,富裕的家庭,一般超不过五代,就会变得贫穷,当时宋家的后代有个官迷,他花钱捐了一个后补知县,为了将知县落实,他就不惜将小盂鼎送给了当时的陕西巡抚,那个巡抚就让他成了东阿的知县。(大盂鼎被另一个抽 *** 的宋家子弟卖掉,解放后,大盂鼎被上海一个大收藏家献给了国家)
我们接着说小盂鼎的下落。根据史学家研究,这个宋家的官迷子弟,将小盂鼎送给的陕西巡抚应该名叫升允。
随着清 *** 在1912年灭亡,升允的好日子也到了尽头,虽然他也折腾过,先后在天津和青岛联络宗社 *** 人,图谋 *** ,可最后只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他饱受打击,并于1931年病故于天津。
升允手里握有一件西周的青铜重器,他始终是秘而不宣的,可是他去世后(因为缺乏文字资料,小编只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这个小盂鼎,又成了升允后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张扶万曾经在1938年《西北史地》 *** 发文:《商周铜器多出于今陕西凤翔岐山宝鸡眉县扶风各县说》曾经提到过这个西周的传世重器:小盂鼎,或云亦宋金鉴家物, *** 初年,陆建章为陕西督军,得之,陆去陕时,为朝邑王飞虎(即王银喜)截获于省垣东关,载归朝邑,王死后,为部下傅振甲所得,以后下落不明。
如果将上面的记载通俗一下,就是:小盂鼎在 *** 时代流传的次序是:陕西巡抚升允→陕西督军陆建章→陕西军阀王飞虎→王飞虎手下傅振甲→接下来小盂鼎就真正地不知所踪了。
三、軎怎么读
1、这是西周中期车上的重要部件,叫作“軎(wèi)”、“辖”。从“軎”、“辖”的造型和波曲纹饰我们可以判断出它出自于西周,纹饰大气,是贵族所乘之车的附件。
2、我国造车、用车的历史很早,不但传说就有轩辕造车、奚仲造车,而且有很多古车遗址的发现。商代甲骨文中就多有“车”字,标出了车轮、轴、单辕、衡、軎、辖,金文中也多见“车”字,此字基本就是古车的俯视图。我们以临摹的大盂鼎的“车”字为例,它更加准确形象地表现了商周时车的主要结构,将舆、单辕、轮、轴、衡、轭、軎、辖等都表达了出来,象形 *** 很强。商周战争频繁,车不但用于乘坐,而且用于战争、装备 *** ,用于车战。战国晚期,中原各诸侯国有了骑兵后,具备了比战车更快的速度和灵活 *** ,战车逐渐淘汰。从出土的古车和车的古文字形象,我们都可以看到“軎”、“辖”位于两个轮的外侧,用于固定车轮,将軎套于轴的最外端,防止轮子脱落。而辖是穿过軎与车轴的一个销子,将轴与軎销为一体,辖上有一长方孔,再穿入 *** 又防止了辖的脱落,由此可见辖的重要 *** ,若辖脱则軎脱,軎脱则轴脱。所以今天的“直辖市”、“管辖权”、“辖制”等词汇都表达了管束的原意,属车字旁。这就是辖字的来源,就是古车上的一个部件。
四、軎怎么读什么意思
軎读音:wèi;軎意思:古代车上的零件,青铜制,形如圆筒,套在车轴的两端。軎上有孔,用以纳辖。
释义:我国古代的一门算术。主要用于测量地形。
中国造车、用车的历史很早,不但传说就有轩辕造车、奚仲造车,而且有很多古车遗址的发现。商代甲骨文中就多有“车”字,标出了车轮、轴、单辕、衡、軎、辖,金文中也多见“车”字,軎字基本就是古车的俯视图。
以临摹的大盂鼎的“车”字为例,更加准确形象地表现了商周时车的主要结构,将舆、单辕、轮、轴、衡、轭、軎、辖等都表达了出来,象形 *** 很强。商周战争频繁,车不但用于乘坐,而且用于战争、装备 *** ,用于车战。
战国晚期,中原各诸侯国有了骑兵后,具备了比战车更快的速度和灵活 *** ,战车逐渐淘汰。从出土的古车和车的古文字形象,都可以看到“軎”、“辖”位于两个轮的外侧,用于固定车轮,将軎套于轴的最外端,防止轮子脱落。
西周蟠螭纹軎、兽首辖是甘肃省博物馆从民间征集来的,传出大堡子山。軎长13.2厘米,口径5.5厘米,辖长11.2厘米。
軎为圆筒式,接毂部略粗,外端平面封闭。中部两周凸弦纹间夹一周横式绳纹,贯辖一侧素面,外侧装饰蟠螭纹,端沿装饰一周横式重鳞纹,封闭圆面装饰凤鸟纹。辖为扁长条形,尾端斜角,贯軎、轴后外露。销铛铸高双角兽首,兽首耳后有系索防脱落的横穿孔。
长7.5、大口径8.6厘米。軎身呈八棱柱体,后端为作圆盘形,体和圆盘 *** 有透穿圆孔,前粗后细,颈部饰蟠虺纹,有环耳和辖孔,辖孔内贯车辖,颈外饰绳纹圆箍。
五、李玟这个名字怎么读
1、“玟”是一个多音字,包含了【mín】和【wén】两个读音。不过,在李玟的名字中,“玟”通常被读成【wén】,意为美玉。玟,汉语 *** 字,读作玟【mín】时古同“珉”。读作玟【wén】指玉的纹理。
2、玟古通“珉”,义美石;读【wén】时玉的纹理。《集韵·文韵》:“玟,玉文。”玟通“文”。专指周文王。《大盂鼎》:盂,不显玟王,受天有大令。读【méi】时或“玫”字之误。诗词典故《礼记·聘义》:“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碈者何也。”汉郑玄注:“碈,石似玉,或作玟也。”
3、1975年1月17日,李玟出生于 *** ,9岁移居美国加州旧金山。刚到美国时,没有英语基础的她经过努力学习,在之一学期便成为了模范生。高中时期,任排球校队队长。1993年,李玟高中毕业,成绩优异被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录取。
4、大学时期,连续四年任 *** 会会长。1991年,参加美国旧金山华埠狮子会妙龄 *** 慈善活动冠军,获得冠军。次年,参加美国加州地区歌唱大赛,获得冠军。在美国生活的经历,让她喜欢听黑人音乐、蓝调或节奏布鲁斯,以致在唱腔上也出现节奏布鲁斯曲风。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