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侂胄怎么读?韩侂胄是忠臣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怎么读 7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韩侂胄怎么读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韩侂胄是忠臣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南宋有个宰相叫韩()胄的,请问那个字,怎么读
  2. 韩侂胄读音
  3. 韩侂胄怎么读 韩侂胄生平简介 韩侂胄是怎么死的
  4. 韩侂胄的拼音及释义
  5. 韩侂胄北伐金朝的历史事件
  6. 韩侂胄怎么念
  7. “韩侂胄”中的“侂”字怎么读

一、南宋有个宰相叫韩()胄的,请问那个字,怎么读

中国南宋权相。字节夫。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父娶宋高宗皇后之妹,韩侂胄以恩荫入仕。光宗绍熙五年(1194),他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宋宁宗赵扩即皇帝位。宁宗即位不久,韩侂胄就逐赵汝愚出朝廷。从此,掌握军政大权达13年之久。在他擅权的前7年,制造了庆元 *** ,凡与 *** 人有牵连的,不得任官职,不得应科举。开禧元年(1205)为平章军国事,立班丞相之上。韩侂胄当权的后期,为立盖世功名发动了开禧北伐,曾取得一些进展。同年五月宁宗下诏伐金。但正式宣战后,南宋各路 *** 节节败退,韩侂胄遣使向金请和。开禧三年,史弥远等人 *** 韩侂胄,朝廷大权落入史弥远手中。韩侂胄被杀之后,朝廷没收他和他的 *** 羽们的土地。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按照金的要求,凿开韩侂胄的棺木,割下头颅,送给金朝,订立了屈辱的《嘉定和议》。

二、韩侂胄读音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2、◎指“韩国”(位于 *** *** 半岛南部)。

3、◎盔,古代战士戴的帽子:甲~(甲衣和头盔)。介~(“介”,甲衣)。

4、◎帝王或贵族的子孙:贵~。~裔。~子(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长子,都要进入国学学习,后亦泛称国子 *** )。

5、笔画数:9,部首:月,笔顺编号:251212511

三、韩侂胄怎么读 韩侂胄生平简介 韩侂胄是怎么死的

1、韩侂胄(tuō zhòu)(1152年-1207年)是南宋宰相、权臣、外戚,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之甥,恭淑皇后叔祖。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在金国示意下,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 *** 至玉津园 *** ,函首于金。时年五十五岁。

2、在《射雕英雄传》中是一个奸臣,韩侂胄不是虚构人物,宋史里面的确有这么一号人物,也是官居宰相。不过,宋史上真实的韩侂胄,并非金庸所写的“奸臣”,更谈不上什么“祸国殃民”。事实上,这位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在他执掌南宋军政大权的13年间,一直是坚决抗金的主战派。他所发动的开禧北伐,一度收复 *** 失土,无奈四川守将吴曦等人叛变,以及王朝内部不和,导致功亏一篑。韩侂胄本 *** 被主和派礼部侍郎史弥远杀害,用以献媚金国。

3、那么,为什么金庸会将韩侂胄描绘成一位“大大的奸臣”呢?他也有“史实”作为证据。在《宋史》中,是将韩侂胄视为与蔡京、秦桧、贾似道等量齐观的巨恶元凶,一同打入《奸臣传》。《宋史》是官方历史,较之稗官野史,官方历史的可信度往往更高。所以,金庸会采信《宋史》的说法。我们便在《射雕英雄传》里看到一位绝对的反派人物——韩侂胄。

四、韩侂胄的拼音及释义

1、韩侂胄的拼音:hán tuō zhòu。韩侂胄的释义:人名,南宋权相。

2、韩侂胄,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魏郡王韩琦曾孙,南宋权相。

3、开禧元年为平章军国事,立班丞相之上。韩侂胄当权的后期,为立盖世功名发动了开禧北伐,曾取得一些进展。但正式宣战后,南宋各路 *** 节节败退,韩侂胄遣使向金请和。开禧三年,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等合谋,遣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于玉津园槌杀韩侂胄。

4、韩侂胄当政时的一件大事,是崇岳飞、贬秦桧。孝宗初年,追复岳飞原官。淳熙六年(1179年),加谥号武穆。嘉泰四年(1204),宁宗、韩侂胄又追封岳飞为鄂王,给予 *** 上的极高地位,以支持 *** 派将士。秦桧死后,宋高宗加封他申王,谥忠献。

5、孝宗时,揭露秦桧的奸恶,但还没有改变爵谥。开禧二年(1206年),宁宗、韩侂胄削去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贬秦的制词说:“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一时传诵,大快人心。

6、韩侂胄对秦桧的贬抑,实际上也是对投降、妥协势力的一个沉重的打击。崇岳贬秦,为北上 *** 作了 *** 准备。

7、开禧之举,韩侂胄无谋浪战,固可罪矣。然乃至函其首以乞和,何也?当时太学诸生之诗曰:“晁错既诛终叛汉,于期已入竟亡燕。”此但以利害言耳,盖未尝以名义言也。

8、譬如人家子孙,其祖父为人所杀,其田宅为人所吞,有一狂仆佐之复复仇,谋疏计浅,迄不能遂,乃归罪此仆,送之仇人,使之甘心焉,可乎哉?

9、由于韩侂胄实际控制 *** 时期,曾实行“庆元 *** ”,将理学定为伪学。所以,在韩侂胄的生前死后,一直受到理学人士的攻击,在他们所修的《国史》中,被称为奸臣。元代修撰《宋史》的理学人士,并将韩侂胄与 *** 的秦桧,都列入《奸臣传》。

10、但是金朝君臣对于韩侂胄却另有评价,据南宋史学家李心传记载:韩“侂胄首将入伪境,彼中台谏交章言,侂胄之忠于本国,乃诏谥为忠缪侯,以礼袝葬其祖魏公(韩琦)茔侧”。不论是评价,还是处理的方式,远比南宋朝廷和理学家们公允。

五、韩侂胄北伐金朝的历史事件

宋朝南渡后,朝廷始终存在抗金派和投降派两股势力的明争暗斗。自从孝宗“隆兴和议”之后几十年,再无人公开提及北伐之事。但是韩侂胄却是坚定的抗金派。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韩侂胄北伐金朝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

韩侂胄执政,宋光宗朝被排斥的主战官员,再被起用。陈贾任兵部侍郎。吴挺子吴曦回四川,任四川宣抚副使。家居的辛弃疾也又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在宁宗、韩侂胄决策伐金的过程中,辛弃疾起了重要的作用。

辛弃疾在一一九六年自上饶迁居铅山县。朱熹曾为辛弃疾的斋室写了题词:“克己复礼,夙兴夜寐”。朱熹在死前几个月,还又写信给辛弃疾,劝他“克己复礼”。但是,家居的辛弃疾却是胸怀壮志,时刻以北上抗金为念。他同友人慨叹壮志难酬,作《鹧鸪天》词,历述他自壮年渡江以来的抱负:“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音掺chān)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音促c&ugr *** e;整饬)银胡(音录l&ugr *** e;箭室),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金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时,金朝 *** 下的北方各族,正在陆续发动战争,在金朝的北边 *** 扰。各族人民的反金 *** ,也在各处兴起。金朝 *** 者日益陷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中。困居铅山的辛弃疾,随时在密切注视金国内部的动向。他被宁宗、韩侂胄再度起用后,一二〇四年,到临安面见宁宗,力陈“金国必乱必亡”,请委付元老大臣,“预为应变计”,准备出兵北伐。宋、金边境的 *** 这时不断有人,‘跳河子”,越境投宋,报告金国困于北方战事和人民饥困的情况。驻守安丰军的官员,也奏报淮北流民请求渡过淮河,投附宋朝。开禧元年(一二〇五年)改元,一个进士廷对,也上言“乘机以定中原”。本来准备北伐的宁宗、韩侂胄,得到辛弃疾等人的建言,在朝野抗金声中,决意发兵了。

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加封平章军国事,总揽军政大权,下令各军密作行军的准备,出朝廷封桩库金万两作军需。命吴曦练兵西蜀,赵淳、皇甫斌准备出兵取唐邓。殿前副都指挥使郭倪指挥渡淮。

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郭倪派武义大夫毕再遇(岳飞部将毕进子)、镇江都统陈孝庆定期进兵,夺取泗州。金兵闭城备战。毕再遇建议提前一日出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陈孝庆领兵假攻西城。毕再遇自东城杀入,金兵败溃。毕再遇树起大将旗,喊话说:“我大宋毕也,中原遗民可速降”。城中汉官出降。宋军收复泗州。郭倪来劳军,授毕再遇刺史官。毕再遇说:“国家河南八十一州,现在攻下泗州两城就得一刺史,以后还怎么赏官?”辞官不受。陈孝庆继续进兵,攻下虹县。江州统制许进攻下新息县。光州民间武装攻下褒信县。宋军出兵得胜,形势大好。五月间,韩侂胄请宁宗正式下诏,出兵北伐。

伐金诏下,群情振奋,上下沸腾了。辛弃疾作词赞颂韩侂胄:“君不见,韩献子,晋,赵孤存。千载传忠献(韩琦谥),两定策, *** 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号称“小李白”的诗人陆游,曾在四川军中“干办公事”(官名)。孝宗朝被召见,多次上书建策北伐,移都建康。光宗朝,曾作诗慨叹:“公卿有 *** 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韩侂胄初执政,在山阴家居的陆游寄予很大期望:“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征辽诏倘下,从我属橐鞬(音高尖gāo jiān)。”朝廷果然下诏伐金,诗 *** 为激动了。八十二岁的陆游作诗言志,表示还要走上 ***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辛弃疾、陆游的壮丽诗篇,也正是曲折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振奋情景。

韩侂胄出兵伐金, *** 上思想上的准备是充分的,但军事准备却很不足。符离败后,多年没有作战,如象辛弃疾这样坚持 *** 的将领,抗金投宋四十三年,也已是六十五岁的高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后来有人评论辛弃疾时慨叹说,孝宗时未能出兵中原,“机会一差,至于开禧,则向之文武名臣欲尽,而公亦老矣!”辛弃疾朝见决策伐金后,到镇江府驻守。韩侂胄推荐他的老师陈自强作相(1200年京镗死),引用旧日的僚属苏师旦为枢密院都承旨,辅佐指挥军事。决策出兵前,宁宗、韩侂胄解除伪学逆 *** 籍,重新任用一些在籍的官员,争取他们一致对外,但其中的某些人并不真诚合作。韩侂胄拟用广帅薛叔似去前线统帅淮西军兵,薛叔似不赴任。又命知枢密院事许及之守金陵,许及之也不出守。调任光宗时派往四川的丘崈为江淮宣抚使,丘崈辞不受命。将帅乏人,宁宗下诏:朝内外举荐将帅边守。邓友龙曾出使金朝,说金朝内部困弱,主张北伐,用为两淮宣抚使。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仍为副使。伐金的主力军分布在江淮、四川两翼。

韩侂胄怎么读?韩侂胄是忠臣吗-第1张图片-

韩侂胄部署北伐时,宋军中已出了内奸。早在宁宗下诏伐金前一月,吴曦已在四川里通金朝,图谋叛变割据。派遣门客去金军,密约献出关外阶、成、和、凤四州,求金朝封他作蜀王。

宋出兵伐金,金朝指令吴曦在金兵临江时,按兵不动,使金军东下,无西顾之忧,密许吴曦作蜀王。韩侂胄日夜盼望四川进兵,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金蒲察贞领兵攻破和尚原,守将王喜力战。吴曦下令撤退,宋军败溃。金兵入城。吴曦焚河池,退军青野。兴元都统制毋丘思(毋音贯guan)领重兵守关。金兵到关,吴曦下令撤防。毋丘思孤军不敌,金军陷关。开禧元年120年底,吴曦秘密接受金朝的诏书、金印,作蜀王,示意程松离去。程松兼程逃出陕西。吴曦叛变,宋军伐金的部署遭到了严重的 *** 。

金军有吴曦在四川作内奸,得以集中兵力到东线作战。宋郭倪军驻扬州,派遣郭倬、李汝翼会师攻取宿韩侂胄北伐图州,被金兵打败,退至蕲州。建康都统李爽攻寿州,也战败。皇甫斌又败于唐州。江州都统王大节攻取蔡州,不下。只有毕再遇一军继续获胜。开禧二年(1206年)六月,韩侂胄因出兵无功,罢免指挥军事的苏师旦和邓友龙,又用丘崈为两淮宣抚使,用叶适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丘崈受命上任,就放弃已占领的泗州,退军盱眙,说是可以保全淮东兵力。宋军退守,金军分九道进兵。战争形势,由宋军北伐变为金军南侵了。十一月,丘崈任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兵马。金完颜纲军陷光化、枣阳、江陵,又攻破信阳、襄阳、随州,进围德安府。仆散揆军偷渡淮水,宋兵大败,金军进围和州。纥石烈子仁攻陷滁州、真州。淮西县镇,都被金军占领。开禧二年(1206年)底,金军又秘密派人去见丘崈,示意讲和。丘崈密送金使北归。从此,丘崈多次遣使与金军谈和,暂行停战。

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了。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罢免丘崈,改命张岩督视江淮兵马。韩侂胄自出家财二十万,补助军需。又派遣使臣方信孺到开封同金朝谈判。

这时,四川的形势是:叛徒吴曦在开禧三年正月,公然建行宫,称蜀王,置百官,请金兵进入凤州,献出四郡,并准备削发(改女真辫发)向金称臣。长期以来坚持 *** 的四川军民,对吴曦的叛卖,展开了强烈的反抗。吴曦召用大安军 *** 仲。 *** 仲拒不附逆,服毒 *** *** 。陈咸剃去头发,拒绝向金朝臣服。史次秦自己弄瞎了眼睛,拒不作官。一些官员也都弃官而去。随 *** 运使安丙却受伪命,作了吴曦的丞相长史。监兴州合江仓杨巨源和吴曦的部将 *** 、朱邦宁、义士来福等相联络,策划 *** 吴曦。杨巨源去找安丙说:“先生做逆贼的丞相长史么?”安丙见势不妙,号哭说:“我没有兵将,不能奋起。必得有豪杰才能灭掉此贼。”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结合兵士李贵、进士杨君玉、李坤辰、李彪等数十人,也在计划杀吴曦。杨巨源与李好义等商议,杀吴曦后,得有个“威望者镇抚”,准备推安丙出来主事。杨君玉等伪造皇帝诏书,命安丙为招抚使,诛反贼吴曦。李好义等七十多人闯入伪宫,宣读诏书,兵士都散去。李贵当场斩吴曦。吴曦称王四十一天,受到了应得的惩处!

诛灭叛徒,大快人心。军民抗金情绪,极为高涨。韩侂胄得知吴曦叛变,曾密写帛书给安丙说:“如能杀曦报国,以明本心,即当不次推赏。”帛书未到,安丙已奏报吴曦诛灭。韩侂胄即任安丙为四川宣抚副使。吴曦被杀,金朝大为沮丧,又无战备。杨巨源、李好义等请乘势收复四州。李好义出兵,一举收复西和州。 *** 、李简收复成州。刘昌国收复阶州,张翼收复凤州。孙忠锐收复大散关。李好义进兵至独头岭,会合当地民兵夹攻金军。金军大败。宋兵七日到西和,所向无敌。金将完颜钦逃走。李好义整军入城,军民欢呼。李好义又请乘胜进取秦陇,以牵制侵淮的金军。安丙不许,士气大受挫折。大散关又被金兵夺去。

安丙不许乘胜北伐,却在宋军内部自相残杀。安丙与孙忠锐不和,命杨巨源伏兵杀孙忠锐。吴曦原部将王喜指使 *** 羽刘昌国在酒中放毒 *** ,害死李好义。安丙又诬指杨巨源谋乱,把他下狱害死,假说是自尽,报给朝廷。抗金将士,无不愤慨。由下级军官和民众武装发展起来的大好形势,又被安丙等断送了。

这时的金朝,正如辛弃疾所判断的,处在“必乱必亡”的前夕。只是由于宋朝出了叛徒和内部的不和,部署失宜,才使金兵得以侵入淮南;但金朝实际上已不再有继续作战的能力,只是对宋朝威胁、讹诈。宋使方信孺到金,金朝先把他下狱,虚声恫吓。九月初,方信孺带回完颜宗浩给张岩的复信,说若称臣,以江淮之间取中划界。若称子,以长江为界。斩元谋奸臣(指韩侂胄等),函首以献,增加岁币,出犒师银,方可议和。韩侂胄大怒,决意再度整兵出战。宁宗下诏,招募新兵,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代苏师旦)指挥军事。六十八岁的辛弃疾这时得病家居,任命下达后,还没有去就任,就在家中病死。

韩侂胄筹画再战,朝中主降的官员大肆活动。史浩在光宗朝病死,子史弥远这时任礼部侍郎,是朝中投降派的主要 *** 。庆元六年(1200年)韩皇后死,嘉泰二年(1202年),宁宗立杨氏为后,韩侂胄曾持异议。杨后对韩侂胄深怀仇怨,在 *** 上则和兄杨次山一起,主张妥协、投降。史弥远秘密上书,请杀韩侂胄。杨后又叫皇子询(原名。音眼yǎn)上书,说韩侂胄再启兵端,于国家不利。宁宗不理。杨后、杨次山和史弥远秘密勾结,阴谋对韩侂胄暗 *** 手。他们指使中军统制、权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韩侂胄上朝时,突然袭击,把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害死。事后才奏报给宁宗。韩侂胄被 *** ,军政大权全归杨后、史弥远所 *** 纵。随后,又把苏师旦处死。投降派完全遵照金朝的无理要求,把韩侂胄、苏师旦的头割下,派使臣王柟(音南nán)送到金朝,并且全部接受金朝提出的条件: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师银(赔款)三百万两。金军自侵占地撤回。南宋又一次屈膝降金,算是完成了“和议”。当时太 *** 作诗讽刺说:“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 *** 戴天。”又说:“岁币顿增三百万”,“莫遣当年寇准知”。北宋时,寇准坚持抵御辽朝,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重。史弥远 *** 韩侂胄,屈膝投敌,完全是秦桧一类的投降派!

韩侂胄执政前后十四年,权势显赫,曾与赵汝愚 *** 相互倾轧,最后适应朝野抗金的要求,发动北伐战争,由于坚持抗敌,遭受投降派的杀害而牺牲。但因韩侂胄反道学,长期遭到程、朱门徒的咒骂。元代修《宋史》,特立《道学传》崇程朱,又依南宋《国史》立《奸臣传》,不列入史弥远,反而将韩侂胄与秦桧并列, *** 他是“奸恶”,完全颠倒了历史的是非。后世史家立论,或沿袭旧说,也不免有失公允。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称韩侂胄为南宋的名相。

看了韩侂胄北伐金朝的历史事件的人还看

六、韩侂胄怎么念

1、韩侂胄的拼音:[hán tuō zhòu]

2、韩侂胄(tuō zhòu)(1152年-1207年),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宰相、权臣、外戚,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与宗亲赵汝愚等人策划绍熙内禅,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开府仪同三司,而后官至太师、平章军国事。

3、韩侂胄任内禁绝朱熹理学、贬谪宗室赵汝愚,史称“庆元 *** ”。他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一篑。

4、开禧三年(1207年),在金国示意下,韩侂胄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 *** 至玉津园 *** ,函首于金。时年五十五岁。

七、“韩侂胄”中的“侂”字怎么读

1、韩侂胄中的侂:【拼音】:[tuō]

2、韩侂胄(1152-1207年)字节夫,河南安阳人,南宋中期权臣、外戚。北宋名臣韩琦之曾孙, *** 韩诚官至宝宁军承宣使,母亲为宋高宗吴皇后 *** ,侄孙女是宋宁宗恭淑皇后。韩侂胄以父任入官,淳熙末,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官至宰相。任内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一篑。后在金国示意下,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杀害,函首于金。韩侂胄禁绝朱熹理学与贬谪宗室赵汝愚,史称“庆元 *** ”。

关于韩侂胄怎么读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忠臣 韩侂胄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