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赋的拼音怎么读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赋的拼音怎么读以及赋的三个读音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赋这个字怎么读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4.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1.(形声。从贝,从武,武亦声。“贝”指钱财。“武”指“用兵”、“国防”、“军事”。“贝”与“武”联合起来表示“与用兵有关的钱财”。本义:国防税。引申义:征收(国防税)。再引申义:征收)
2.同本义 [tax]赋,敛也。——《说文》赋,税也。——《广雅》厥赋惟上上错。——《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七赋之所养。——《法言· *** 》而令贡赋。——《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
4.缴纳赋税 [pay taxes]讼者平,赋者均。——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6.给予;授予 [give to;confer]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吕氏春秋》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汉书·平帝纪》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国语·晋语》
7.又如:赋命(天所授予的命运;给予生命);赋给(分配发给);赋食(布散饮食);赋政(颁布政令);赋质(上天赋予的资质);赋灵(天赋的灵 *** ,生 *** );赋就(天生的);赋禀(天生具有的智能、 *** );赋职(授与职事)
8.做诗 [write poems]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唐·王勃《滕王阁序》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诵读;吟咏 [sing]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公入而赋。——《左传·隐公元年》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又如:赋诗(吟诗;写诗);赋笔(写诗用的笔);赋声(善于辞赋的名声);赋咏(创作和吟诵诗文) 11.陈述 [state]纵豆蔻词工, *** 梦好,难赋深情。——宋·姜夔《扬州慢》
12.通“敷”。颁布 [issue;publish;proclaim]明命使赋。——《诗·大雅·丞民》
1.田赋;赋税 [feudal land tax;taxes]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太宰》薄赋敛,广畜积。——汉·晁错《论贵粟疏》
2.又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又如:赋算(赋税);赋徭(赋税与徭役);赋钱(税钱);赋禄(赋税与禄赏);赋租(赋税,租税)
4.特指民赋,即征收的兵车、 *** 、衣甲或银钱 [weapons and money]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汉书·刑法志》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治长》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不腆敝赋。——《左传·成公二年》
5.徭役;兵役 [levy]敞邑以赋。——《左传·隐公四年》。注:“兵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
7.生成的资质 [endowment]。如:赋分(天赋;资质);赋质(天赋资质);禀赋(自然具有的资质);赋情(天 *** );赋才(天赋,才能)
8.兵, *** [sol *** r]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
9.又如:赋舆(指兵车;泛指军事);王赋(王军)
10.中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one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kin to poetry]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乃作《怀沙》之赋。——汉·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
11.又如:赋客(善于作辞赋的人);赋韵(指分韵作诗);赋论(辞赋和议 *** );赋铭(辞赋和铭文);赋歌(辞赋和歌曲);赋颂(赋和颂。两种文体)
二、赋怎么读音是什么
部首贝笔画 12五行水繁体赋五笔 MGAH
4.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前蜀贯休《尧铭》:“君既天赋,相亦天锡。”
《旧唐书·僖宗纪》:“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神资壮烈,天赋机谋。”元贯云石《咏梅》曲:“冰姿逈然天赋奇,独占阳和地。”徐迟《牡丹》三:“姚黄以一种天赋的自卫能力应付了下来。”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有童曰玉奴者,天赋甚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七:“艺术这种事体,说容易,真容易;说难,可实在难;有的人唱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唱歌道人;有的天赋高;又聪敏,不消多少辰光,就是艺术家。”
《汉书·陈汤传》:“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馀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宋陆游《午枕》诗:“老夫享此七十年,每愧天公赋予偏。”郭澄清《大刀记》第三章:“坚决完成 *** 赋予我的这项光荣使命。”
宋苏轼《乞 *** 士除闲慢差遣札子》:“盖缘臣赋 *** 刚拙,议论不随。”明李贽《与周贵卿书》:“所恨仆赋 *** 太窄,发 *** 太急,以致乖迕难堪。”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马希贤﹞虽然是一个赋 *** 谦卑的人,也感觉到命运在给自己开着过于恶毒的玩笑。”
《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莫谁何听得此语,流下泪来道:‘赋 *** 不辰,两亲早背,至今徒怀风木之感。’”一本作“赋命”。
三、赋怎么读什么意思
赋怎么读什么意思?赋的读音:fù;意思如下:
4.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赋怎样读?fù赋(拼音:fù),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文字。“赋”是形声字,从贝,武声。本义是赋税。也指征收赋税。又有颁布、授予之义。
古代按田赋出兵,所以赋可以指 *** 、士兵。例如,《论语》中孔子评价 *** 仲由即子路的才能“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意思是:对于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仲由治理 *** 。
从文学的角度看,赋是口头文学的合称。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不歌而诵谓之赋。”即不用音乐伴奏歌唱,只口头诵读就叫做赋,相当于今天的朗诵。后来,赋由最初的一种口头传播,演变成一种文体,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赋”还被理解为《诗经》的六种表现 *** ,即风、雅、颂、赋、比、兴之一,是一种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即对所写的事物加以铺陈描述。
另外,“赋”还可以作颁布讲,在这一意义上通敷衍的敷。如《诗经·大雅·烝民》中有“天子是若,明命使赋”一句。这是说周宣王的大臣仲山甫善于领会天子的旨意,明令官民贯彻执行。句中的赋作颁布实施讲。赋还可以用作姓。
四、赋怎么读音
4、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二、赋字组词有天赋赋予禀赋贡赋赋税词赋田赋赋有赋 *** 赋役辞赋赋闲赋分修赋等。
交给;给予: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历史~我们的光荣任务。
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较弱。~聪明。
具有(某种 *** 格、气质等):劳动人民~忠厚质朴的 *** 格。
具有相同辞赋文学 *** 格、气质、爱好的辞赋界友人。
五、赋怎么读音正确
1、赋(拼音:fù),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文字。“赋”是形声字,从贝,武声。本义是赋税。也指征收赋税。又有颁布、授予之义。
2、贝在甲骨文中像海贝的样子。上古贝壳曾被用作货币,所以形旁为贝的字多与钱财的意义有关。武,甲骨文由止和戈组成,表示用 *** 征伐。赋最初是指交纳的兵甲车马等军赋。《汉书·食货志》上讲:赋供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3、意思是说:赋用以供给军需,并充实国库用来赏赐。赋与税是有区别的。税是用以供给各种各样的祭祀,并用来奉养天子,提供百官的俸禄,以及众多的杂事费用。因为武由止和戈组成,在古代有半步的意思,可用以丈量土地,以此为根据收田税。所以赋引申指田地税,如田赋。
4、后来泛称赋税,又引申为动词征税。《说文解字》解释说:赋,敛也。敛即收敛赋税。有聚敛就有分散,往相反的词义方向引申,就有了分的意义。
5、酉集中、贝部赋·康熙笔画:15;部外笔画:8。《唐韵》《集韵》《韵会》并方遇切。音付。责取也。《说文》:敛也。《尔雅·释言》:赋,量也。注:赋税所以评量。扬子《方言》:赋,动也。注:赋敛,所以扰动民也。《书·禹贡》:厥赋惟上上错。
6、传:赋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五曰赋贡,以驭其用。注:赋,口率出泉也。《前汉·𠛬法志》:畿方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注:赋谓发赋敛财也。又《韵会》:禀受也,给与也。《礼·中庸》:天命之谓 *** 。
六、赋组词和拼音
1、赋字组词:天赋、天赋异禀、赋予、诗词歌赋、禀赋、赋诗、赋闲、赋税、赋值、赋权、税赋、赋有、诗赋、辞赋、赋役、汉赋、赋存、秉赋、文赋、赋格、赋彩、赋 *** 、风赋、赋算、输赋、蠲赋、赋物、赋索、赋籍、赋得、籍赋、小赋、赋颂、赋职、赋生、赋友、赋课。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 *** 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 *** 的“ *** 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 *** 赋”。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赋”字用为文体的之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
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之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