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近似数怎么读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区别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近似数怎么读和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区别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数学读数42004200怎么读
中文数字的读法为:4位一节,末尾的 0不读。
要注意的是每节末尾的零都不读,其它位置上有一个或几个0的都只读一个零。
1、按照数的横列自左至右把各个数字依次读出来,如3045002读作三零四五零零二,这种读法在读纯小数或记录时用,称其为简读法,可用于十进数和非十进数的读数。
2、按照数的横列自右至左,以四位为一级或三位为一节,然后从左至右读数,称其为分级读数法或分节读数法,统称繁读法,这种读法一般用于读十进整数。
二、近似数中的似字怎么读音
【释义】:与真实数值相近的数。人们在测量时间、长度、重量等时,由于受测量工具和技术的 *** ,往往只能得到近似数。通常用符号“≈”或“”表示近似数,如2≈14。
1.〔~的〕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如“他乐得什么~~”。亦作“是的”(“的”均读轻声)。
1.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比况,相当于“似的”、“如…一般”
那后生就空地当中,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 *** 传》
快活得什么似的。——茅盾《子夜》
[seem]中间 *** 同一个单音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又像又不像的意思
4.似非而是 sìfēi'érshì
[paradox]看来与常识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实上却可能是正确的
三、怎样给同学讲估算和近似数这两章
一、从“加法估算”入手,学习减法估算,体验估算的意义,明确估算的 *** ,养成估算的意识
在教材中的三位数加法的之后,特 *** 排了“加法估算”这一课。教材创设了生活中买东西的场景,让 *** 解决“买两样东西大约需要几百元”以及“带800元能买回哪些东西”等实际问题。
师:请估计一下,买一台 *** 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生1:206+2 *** =510(元),大约需要500元.
生2:206元接近200元,2 *** 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约500元(由于课前复习了一个数接近哪个整百数,所以 *** 能有以上的思考)
师:两种 *** 都有道理,你觉得哪种估算 *** 比较简单?
很显然,大多数 *** 是先计算然后得出大约是几百元的,因为计算和是他们长期以来的好助手,当碰到新问题时当然会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时老师应引导 *** 在众多的 *** 中寻找比较合适的 *** 来估计,体会“把每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然后再相加来估算这种 *** 比较简单”。
在估算之后,接着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妈妈带了800元钱,能买回这两件东西吗?”显然这是将估算和计算结合起来,而作为 *** 来说,他们往往不会考虑到这点,因为他们毕竟之一次接触估算,对估算的意义和特点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区别开来。因此,部分 *** 在这里出现问题也是正常的。
师:妈妈带了800元钱,能买回这两件东西吗?
生1:能,因为估算出来是800元。
生2:不能,因为个位上6加4满十向十位进一,结果是810元,所以带800元钱不能买回这两件东西。
师:你们觉得谁讲得有道理?为什么?
经过讨论交流和老师的引导 *** 才明白,到底能不能买,还得具体算一算才能做出判断或选择。因为虽然估计为800元,但实际算出来则可能是比800元多一些,也可能是比800元少一些,这就得看具体情况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也就说明了估算和计算是相互结合起来的。
而减法的估算 *** 则是与加法的估算 *** 相通的, *** 易于掌握和应用。减法的估算是结合习题来解决的,涉及到了三种估算策略:“一是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整百数,再估计结果;二是单独把减数看成整百数,估计得到的结果大于或小于几百;三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估算。”例如:估算“705-199”时,则将被减数和减数看作整百数再减即可,而估算“562-297”的结果是否小于300时,运用上面的估算 *** 则出现了困难。
师:“562-297”的结果是否小于300?
生1:因为562-297=265,所以是小于300。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的 *** ,那能否估算一下呢?
生2:因为562-297≈300,所以没法估算。
师:估算真的没用了吗?原因在哪?
经过讨论发现,原来这里的被减数562不是很接近600,而减数297很接近300,所以在估算的时候会出现没法估算,估不准。所以对这样的题进行估算时,适合只将减数看作整百数来估计,而被减数仍是原来的562,这样的估算才比较合理。即:562-297≈262,所以结果小于300。从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第二种估算策略与之一种估算策略间出现了冲突,这时就得抓住具体问题的特点,即从观察被减数和减数的特点入手,引导 *** 运用并掌握合适的估算 *** 。
二、乘法估算相对难理解,需要经历逐渐内化的过程
教学乘法估算是结合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教学进行的。教材出现了2盒水彩笔,每盒36枝,问2盒一共有多少枝?通过列式来展开教学。
师:36×2,先估计一下有多少枝?
生1:36接近30,30×2=60,所以大约60枝。
生2:36接近35,35+35=70,所以大约70枝。
生3:36+36=72,72接近70,所以大约70枝。
师:大家想了很多好办法,真会动脑筋,那你能告诉大家,36×2的结果应该在几十和几十之间呢?
师:就是说,有的估60枝,有的估70枝,那你能找出36×2的积在几十和几十的范围之间呢?
师:36×2的积我们还不知道,那36在几十和几十之间呢?(板书:36在30~40)
师:把36看作30,结果是多少?(板书:30×2=60)
师:那36×2的积比60大还小?(大)为什么?(36比30大,所以36×2比60大)
师:把36看作40,结果是多少?(板书:40×2=80)
师:那36×2的积比80大还小?(小)为什么?(36比40小,所以36×2比80小)
师:所以36×2的积在60和80之间。
在教学新课时,我感觉 *** 对“确定积的范围的估算 *** ”比较模糊。相对来说,把一个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的 *** 则容易为 *** 所接受,因为它与加减法的估算 *** 相类似。对比两种乘法估算 *** , *** 会逐渐意识到这两种 *** 各有特点,有的时候只需要确定积可能是几,就可以先确定积的范围然后去选,而有的时候则需要知道积接近几,这时就得采用不同的估算 *** 。
估算教学应尽量从 *** 的生活经验着手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如加法估算 *** 的教学和乘法中接近整百数的估算 *** 教学,都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来展开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 *** 乐于接受,才能体现它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因为估算教学本身有其一定的思维价值,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找不到明确的支撑 *** 学习的生活经验时,老师可以从思维训练上着手。例如在实际教学中,碰到不同的估算策略并出现混淆,这时应从对比入手,引导 ***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 *** 学习兴趣的发展。当然这一切应该考虑到 *** 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能促进 *** 思维发展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
王艳:估算是一种 *** *** 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许多不确定 *** 。如何根据条件来估算,如何提取主要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忽略不计等等,这些技能的形成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建湖县实验小学)
魏贤斌:估算不同于求近似值,即不能“算着估”而是“估着算”。(淮安市王兴镇中心小学)
刘玉兵黄雪花:估算是计算技能的一种延伸,是计算在 *** 生活中的另一种活泼的体现。生活的多样 *** 决定了计算 *** 的多样 *** 。良好的估算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对数、问题及结果的直觉素质,让他们学着用定量的 *** 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使事物的面貌更加明晰,准确及严密,进而增进他们的数感。
*** 缺乏估算的意识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就是 *** 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从入学开始, *** 接触到的数学都受数学的严谨 *** 、精确 *** 的束缚——精确的数,准确的算,孩子的估算意识逐渐淡薄了。
估算能力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特点,因而估算能力的培养并非轻松之事。(仪征市张集小学)
张菊:教学估算的意义,从近期看,可以让 *** 掌握估算 *** 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估算的能力,从长远来看,要以估算的 *** 为载体,通过估算的教学使 *** 的思维更加灵活,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 *** 能面对复杂的问题,灵活选择估算的 *** 解决问题,这就是估算教学的价值所在,也是新时期对数学教学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 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是在充分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他们掌握了算理,能够熟练的进行精确计算后,又遇到了稍复杂的数量,对计算的结果又没有很精确的要求时,会主动、灵活地根据算理选择估算策略估算结果。(海门市汤家中心小学)
吴玉:思维的敏捷 *** ,反映 *** 在正确思维的基础上,善于简缩思维过程进行跳跃式的快速思维,从而能够比较快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结合估算教学,可以训练 *** 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从问题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条件,以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判断力对问题作简约的紧缩推理,从而正确、快速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捷径。(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
傅海燕:教师对估算的认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估算嘛,不就是把一个数估成离它很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嘛,那还不容易。”“我和 *** 说好的, *** 遇到估算题,先在草稿纸上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估一个接近的数。”长期教学的思维定势,导致教师围绕知识点进行教学,今天学估算,就不精确计算,明天讲笔算,就不估算。为了落实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老师经常挂在嘴边反复“提醒” *** 注意的是:看见“大约”就估算,估算时把数看作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来估,把估算、口算、笔算完全割裂开来。显然老师并没有意识到估算的重要 *** ,没有意识到估算能对 *** 的数感、思维及计算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杜晓梅:估算结果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而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一定越好。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比一比谁估的最准”,“谁最能干,估的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显然是片面的。二是重视评价估算的 *** 。估算时,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 *** 就是好的 *** 。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 *** ,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 *** 较合理,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 *** 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生活经验,灵活选择估算 *** 。(淮安市淮阴区实验小学)
安长丽:但同一题目,由于 *** 之间的差异 *** ,会有不同的解题 *** ,教师应该尊重 *** ,充分发挥 *** 的主体地位。比如39×21,有人估算是800,有人估算840,究竟谁对?这两种 *** 都对,只是840更接近正确值。让 *** 经历估一估再算一算的过程,比较估算的数据和实际准确值之间的差距,理 *** 地对估算的过程作进一步分析,才能逐步提高 *** 估算准确 *** 的能力。
丁亚萍: *** 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 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合理利用,让 *** 灵活运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带着这个习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 *** 的估算 *** , *** 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 ***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 *** 猜测、交流等活动让 *** 掌握一定猜测的 *** ,培养 *** 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1、通过 *** 猜测、交流等活动让 *** 掌握一定猜测的 ***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 *** 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 *** 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 *** 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 *** 人,约是()人,先 *** 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 *** 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 *** 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近似数的写法。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 *** 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请大家 *** 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 *** ,并帮助 *** 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 *** 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活动让 *** 感受到近似数与生活的联系。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 *** 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设计意图]此活动培养 *** 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是给低年级将吧,就从题目入手,由简到难,这样就行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